“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

2019-10-31信息快讯网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10月3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南3展厅拉开帷幕。展览包括艺术作品和艺术专著共约350余件,不仅包含韩天衡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的篆刻精品,还从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他多元的艺术成就以及艺术研究成果。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年届八旬的韩天衡先生是当代海派艺术代表人物,本次艺术展旨在他学艺经历进行一次总结性回顾,全面展现韩天衡先生半个多世纪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的多彩历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风格。

其中,篆刻最早作品为韩天衡20岁时的“天衡藏书之记”、2019年创作的“八十叟”、“空灵”、“龙新”、“如意”、“闲里偷忙”、“起来”、“言之不预”和巨印“国泰民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书法作品中最早为26岁时的临摹作品《临唐王居士砖塔铭》、76岁时创作的巨幅榜书《涛声》、2019年创作的篆书巨作毛主席词《沁园春•雪》;绘画代表作品《杨万里诗意图》《松云皓月图》;以及出版的《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中国篆刻大辞典》等。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涛声”(2015年)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展览现场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自幼酷爱金石书画,师从方介堪、方去疾等金石名家,上世纪70年代起他便以篆刻蜚声印坛。35岁再学绘画,后在马公愚、陆维钊、沙孟海、谢稚柳、陆俨少、李可染等名师的影响下研习书画,并专注美术理论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韩天衡先生深入挖掘和精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期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渗其作品当中,从“守”与“攻”的传承与创新之间苦寻缝隙,创作了数百件具有广泛影响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行书“古诗十屏条”(2017年)

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韩天衡在几十年的艰苦求索中,“为往圣继绝学”,开拓出一番新天地。主要有三:一是激活了鸟虫篆。这类字体流行于秦汉时期,盘曲难辨,类似“天书”,素来只是在小圈子内把玩的。韩天衡追求鸟虫篆“绕萦不失庄严,迂荡不失筋骨,气满不失神情,妩媚不失内质”的美学境界,把上古鸟虫篆的浪漫气息发挥到极致。并整理出版《秦汉鸟虫篆印选》,带动了当代鸟虫篆印章的创作热潮。二是对篆刻史的贡献。从投身篆刻艺术的同时,他就开始了对篆刻历史的关注、梳理和篆刻理论的思考研究。《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九百年印谱史考略》《中国篆刻大辞典》填补了二千年来印学研究中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三是对草篆字体的独特贡献。草篆原是中国文字由篆书向隶书发展的一种过渡性字体,像天边的流星一闪而过。明清时期赵宧光、傅山曾做过实验性尝试。真正使草篆作为一种稳定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字体,开出一方天地的是韩天衡。他用草书的笔法,使四平八稳的篆书获得了一种神采飞扬的青春气息。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看尽江湖万千峰”(1979年)(韩天衡艺术馆供图)

从此次展出的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作品中,可以充分领略到韩天衡先生不同时期的“不守旧、不自缚、不懈怠、不信邪”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哲思理念。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杨万里诗意图”(2004年)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亮相国博-信息快讯网

▲韩天衡先生的部分书法及篆刻作品(余冠辰/摄)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宣传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协办,将展出至11月24日。



作者: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李扬

照片:除署名外均李扬摄

责任编辑:江胜信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