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 | 800余套警用智能头盔投入进博会实战应用,5米外,就能“看到”潜在威胁份子
再过两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将开幕,今天,光启技术召开“面向5G的AI警务移动终端”发布会,宣布800余套警用智能头盔大规模交付并投入进博会实战应用。
像设计战机一样研制单兵作战装备
“我是真没想到,造这顶头盔的难度不亚于造一架飞机。”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光启创始人刘若鹏多次表达了这个观点。何以见得?就说这样几个指标——要满足警察长时间出勤的需要、要“抗住”烈日、暴雨等恶劣环境等对装备的损伤、要保护佩戴者不被重物砸伤、要满足嘈杂环境下的收音和信号接收……而这一切加起来的重量,头盔的重量不能超过1000克。
在重量上,光启是一克一克地“往下扣”,在性能上,是一点一点地往上加。最终,智能头盔的盔体重量只有180克,加载各种功能后的成品重量为998克。就是这样一顶“轻薄”的头盔,在现场演示中,能抵御3千克钢锥从1米上方坠落冲击。
智能头盔的另一个难点是天线接收效率。刘若鹏说,如果接收效率不高,头盔就是只能摆在实验室里“耗电大户”,然而接收效率高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头顶辐射也会相应变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光启采用内置8根共形天线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各种调节,将抗辐射SAR值控制在2以内,相当于手机辐射的1/10。
天线效果怎么样,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在5G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时间为1秒,车牌识别时间为1.5秒,证件识别时间为1.5秒,大大加快了执勤效率。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实实在在影响智能头盔走向实际应用的点是散热,因为当头盔芯片“马力全开”时,在太阳光的直射下温度可达100℃,如果没有好的散热系统,一台号称能工作5小时的头盔也只能工作15分钟,而且会伤害到警员身体。在散热方式上,光启借用了设计战斗机的经验,正面两道进气孔,在头顶处安排有散热通道,当下雨时,后面的散热通道又变成了进水口,如此双向设计,满足头盔在烈日暴雨下正常工作的需求。
不是“AR眼镜”而是“智能头盔”成移动人工智能终端
AR眼镜是众多国际巨头都曾尝试过的领域。2012年4月,谷歌推出智能眼镜;仅三年后,2015年1月,谷歌宣布停止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归根结底,这类新型智能装备往往面临着材料工艺、结构减重、热控、功控、小型化等众多信息技术领域之外的装备技术挑战。
“在基础技术积累不足的情况之下,像AR眼镜这样高集成度的终端设备很难有良好的体验和实战应用可能。
首要问题就在于,眼镜狭小的空间,无法装载大容量电池,也就无法保证续航能力。
其次,能否控制好光学投影的功耗,也是AR眼镜能否实现商用的最大因素。“AR眼镜在室外移动使用时还存在着散热的问题,甚至烫伤了佩戴设备的工作人员”,一位资深的行业专家谈到,“从现在实战应用的经验来看,结合着航空装备技术的智能头盔看来是真正能规模推广成为移动人工智能主流的终端产品形态。”
护航进博会 装备技术进步带来AI与5G应用场景落地
作为首款AI单兵作战装备,截止目前,光启警用智能头盔已经在上海、重庆等地铺开,历经复杂实战场景检验。其中,在上海“70周年”国庆安保中,比对103万人次,发现识别各类相关人员800余人次;重庆解放碑“两节三夜”安保中,识别各类相关人员60人次;在首届进博会安保中,化解多起重大安防风险。
光启警用智能头盔将在第二届进博会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日前,上海公安机关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第二届进博会安保誓师大会,佩戴光启警用智能头盔的“数据警察方阵” 获得广泛关注。据了解,光启警用智能头盔已在上海公安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可以为各级现场指挥和一线民警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应用服务,实时支援重大安保活动、重大案事件处置和各类应急响应工作,为警务工作提供数据研判服务,有力提升了警务效能。
据光启工程师透露,此次上海部署的警用智能头盔已经采用最新的5G技术进行传送信息,“效果非常好,包括智能识别等一些列功能的作战效果都大幅提升。”
“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让光启警用智能头盔能为进博会保驾护航,这正是5G网络真正追求的应用场景落地。5G和AI不仅仅是数据技术,更需要符合实战的装备来真正让大数据产业场景落地。”参与本次会议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各大运营商都一致表示,推动5G发展,网络是基础,应用是根本。“所以对于5G来说,应用是最终的导向。而光启这款能做到实时大数据流处理、实时人工智能计算、海量目标识别的移动系统,无疑是5G网络的最佳应用,必将推动5G网络的发展。”
一位业界分析人士指出,光启警用智能头盔是光启自主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中美贸易战的警钟声里,光启自主可控的研发能力为中国企业做出了表率。凭借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光启构筑起专利护城河。目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5379 件,授权专利总量3230 件,在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实现超材料底层技术专利覆盖。在人工智能领域,光启技术的申请专利数达到453项,授权专利数达到151项,专利授权量仅次于华为和BAT。
“从为尖端装备提供材料,到为行业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成为终端用户的成品供应商,光启担当起‘’使能者‘角色。此次,光启超材料技术让单兵AI作战成为可能,这正是光启持续坚持自主创新,将高精尖技术与实战相结合,以超材料技术赋能行业的成果。”上述专家表示。
作者:沈湫莎
图片:沈湫莎、光启提供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