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面积大约二百余亩,建筑委托华人启明建筑事务所与英商裕和洋行两家负责设计绘图,由于土木工程师鲍维尔负责监造。同时在静安寺路(南京西路)马霍路附近二百五十六号设立筹备委员会。当时暂定会场三月间开工,六七月初开幕,展期两个月,如果展览社会反响良好,有延期的可能。与此同时,博览会筹备委员会表示已与工部局接洽,工部局也十分赞成该计划。工部局的工务处、卫生处、救火处都表示愿意给予相关的配合工作。博览会的场馆建设费用约需二十万元,工部局可对该产业收取捐费,每月约三千元,执照费若干。博览会则分为陈列工商业与教育三大版块,同时展出中国各地以及海外物品。会场另设大型的游园会,并设戏剧、电影、跳舞等娱乐项目,门票预定为两角或者两角五分。(《申报》,1936年1月19日)
2月,《申报》再次报告,称博览会的会场已经在建设中,4月外部建筑可竣工,而后为内部布置,预订7月初可以开幕(1936年2月7日)。1936年2月16日《申报》确定上海万国博览会于7月1日开幕,会期两月。会场的地址也确定下来,原先只定于杨树浦路中段,现已确定在杨树浦路1690号,杨树浦路与广信路(广德路)路口,该处沿杨树浦路一千八百万丈,沿浦江一千二百五十尺,空地有二百万丈,足够建设会场之用。另据上海泰晤士报道云此会场为三新纱厂旧址。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对于场馆周边的基础建设也有十分周翔之考虑,因会场处公共租界东区,恐交通不便,故而与公共租界电车公司商定会展期间增加车辆及公共汽车。并且会场临江而建,渡轮也相应配套,保障水路交通方便。另外,场外还划一区域,以供参观者停车之用。会场基建配套设施齐全,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并重,陆路与水路相辅,让人不禁回想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种建设。
相隔数日,《申报》再次报道博览会的筹备工作,除去场馆建设、国货陈列等常规信息之外,场馆设置又添新内容,除去此前提及文化商业艺术各类陈设外,还计划在场内设立动物园,搜罗全世界各种禽兽,以供来宾参观,并创办六日长途自由车比赛,并建造人造冰场。博览会之设施可谓包罗万象。除硬件设施之外,筹备会为吸引观众简直使出浑身解数,建议在场内设立武术比赛,邀请中外拳术家参加比赛。由于中国拳术与东西各国迥异,所以当时计划聘请法国及东印度拳术家比赛。因法国与东印度拳术与中国拳术相同,比赛时候方便裁判。筹备会认为该举措不仅能提倡尚武精神,又可以为来宾助兴,一举两得。
3月,上海万国博览会更名为上海国际博览会,国际贸易局局长郭秉文为此发表特别谈话,对博览会表示支持外,希望全国国货界能将精良出品送往上海陈列,使得国人对国货有更深切的认识。郭氏对中央社记者的谈话如下:
“我国工商之不振,半固由于国民购买力之缺乏,半亦由于中上阶级之爱用舶来品之心理所致,即如化妆品与衣饰等物,国货中仅有精良之品,但每年进口,尚占极大数字,近经屡次举办国货展览会,此种心里,渐已稍稍变更。今悉中外人士在沪筹备上海国际博览会,一方可使制造者因观摩与比较而知改进,一方亦可使外国观众,对于优良之中华货品,有相当之认识,而知所采购。故如该会办理得宜,而厂商所陈列之出品,又均能精加选择,则于振兴国货前途,自可不无裨益云云。”(《申报》,1936年3月7日)
郭氏批判国内工商业颓败因国民的购买力不强,而中上阶级更喜爱外国物品所致,所以希望借由召开国际博览会之际,一方面可以打造国货之精品,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西人对国货的认识。
3月中旬,上海国际博览会的准备工作进入到冲刺阶段,筹备事业分头推进。国货厂商如美亚丝厂要求参加展览,利用展会的时机,提倡国货。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等各机关对于该会筹备均已表示支持,认为博览会不仅能挽救市面之衰落,而且能促使市民增加购用国货之热心。上海各界前后致函表示支持该博览会,杜月笙、林康侯等致函,允任该会赞助者。除去社会的支持之外,场馆建设顺利并且开始店基招租,招租广告如下:
近来沪地百业衰落,民生凋敝,欲谋打破难关必须努力推销产品,尤以扩展对外贸易为首要。昔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时,我国因限于经费,仅有少数物品陈列,然已获得各国人士之认识,出口贸易,因以稍振,当时若有大规模之参加,其成绩当不仅此而止。敝会现定本年七八两月,在本埠杨树浦开会,陈列中外物品,公开展览,用意在为各种商品作介绍推销之先锋 ,兼为磋磨改进之资料,同时并设各种高尚之娱乐,以助观众之兴趣,已蒙中西各报注意提倡,届时参观者当逾数百万人,素知贵国出口精良,想必愿意利用敝会尽量宣传,加增销路,敝会所定陈列之店基,约十四尺见方,九英尺高,有一百枝电灯三盏,两个月之租费,连水电在内,计法币四百三十元,其在路角之店基,则增加一百元,如蒙贵处订租,极所欢迎(《申报》,1936年3月15日)。
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场馆,诚意招租的厂商……这一切,竟突然间没有后话了。笔者检索当时中外报纸,关于此次博览会,再无后续报道。原本的上海第一次国际博览会,为何最终胎死腹中,这给人留下了各种猜测,很可能是与当时混乱之时局密切相关。转眼之间,80多年光阴流过,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上海也延续了2018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的经验,正在续写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新篇章,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稳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对于举办世界性的大型活动,是多么必要、多么强大的后盾。
作者:罗婧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任思蕴
来源:《学人》2019年11月8日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