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原创新戏《天边外》掀起“青春风暴”

2019-11-22信息快讯网

北京人艺原创新戏《天边外》掀起“青春风暴”-信息快讯网

北京人艺新作《天边外》讲述三个年轻人在八年的时间跨度里经历的许多人生变故。(演出方供图)

麦浪起伏的农场,肥黑的土地,嫩绿的幼苗,弯曲的篱笆,静谧的黄昏。一条乡间大道“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在远处蜿蜒地伸向天边”,通向大海——那是年轻的“罗伯特”心之所向的“天边外”,是有别于农场的广阔天地,也是超拔于世俗生活的彼岸理想——只是在现实前,五光十色的理想终于破灭为海岸边的哑白泡沫……在人艺实验剧场,北京人艺的又一部原创新作,由王斑导演,任鸣担任艺术顾问,李越、杨明鑫、陆璐等人主演的《天边外》近日正在热演。               

《天边外》改编自美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的同名代表作。王斑特意选这部经典之作来搭配年轻的演员班底,试图用他们的纯真与热烈重焕原作中的烂漫气息,更借助经典戏剧的厚重底蕴为年轻人搭建一个磨砺的平台。 

北京人艺原创新戏《天边外》掀起“青春风暴”-信息快讯网            

北京人艺新作《天边外》讲述三个年轻人在八年的时间跨度里经历的许多人生变故。(演出方供图)

 悲剧喜排,“撕开光亮的缝隙”              

 对于戏剧爱好者而言,尤金·奥尼尔在戏剧文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他深刻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发展,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北京人艺曾排演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

1918年,年仅30岁的奥尼尔创作的《天边外》令其名噪一时,并于两年后摘得普利策奖。这部剧以20世纪初的美国乡村为舞台,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因为爱情导致的错位命运和不同选择所触发的悲剧,让人看到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物质至上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冲突抵牾、激情褪去后的倦怠以及逃离“另一个我”的徒劳。在王斑看来,《天边外》虽然创作于100多年前,却有着超越时代与国度的艺术价值:“这是我早在大学时就想排演的戏。奥尼尔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站在一个更博爱的角度,去描写人类共同的一些问题。”

演员出身的王斑曾出演曹禺“生命三部曲”、莫言编剧的《我们的荆轲》以及《哈姆雷特》等众多经典剧目,摘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不久前,王斑导演了话剧《她弥留之际》,看似伤感的剧名实则是出喜剧,而《天边外》明亮的剧名下隐藏的却是一出悲剧。早在排演《她弥留之际》时,王斑就尝试了“喜剧悲排”的方式,以强烈的戏剧反差凸显主题——“这次排演《天边外》,我则是悲剧喜排”。第一幕中,柔和的音乐、唯美的布景、青春洋溢的对话,无不在渲染这一时期爱情的悸动和对理想的向往,也使得之后几幕——主角们八年之后一地鸡毛的生活愈发刺痛观众的眼睛。

“悲剧喜排”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虽然《天边外》以主人公的不堪重负与死亡收尾,但王斑希望这部作品最终传递的价值观是“光明、向上”的,在浓重的夜色之外撕开一个光亮的缝隙。“我不想给观众传达一种灰色的情感。作品其实就应该是鼓励人的。虽然奥尼尔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悲剧的结尾,但作为二度创作,我一定会把它拉到生活当中,让大家感觉到即便像奥尼尔所说——‘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修修补补’,但最终是理想让我们坚持生活、坚定意志、不息奋斗。”

不过,要将一部100多年前的外文剧本搬到中国舞台上仍非易事,尤其是将7万字的大体量原著浓缩到小剧场里。为此,王斑做了长达10个月的案头工作,与该剧文学统筹一道缩减和删改原剧本,并逐字逐句地打磨台词,“让它变成有动作性、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               

新人担纲,“看好这些年轻人”

此番《天边外》的演出阵容堪称一场“青春风暴”。除了李麟、魏小军、黄薇、罗熙等人艺观众较为熟知的青年演员外,剧中三名主要角色——罗伯特、安德鲁兄弟和露丝则分别由刚进入剧院不久的李越、杨明鑫、陆璐饰演,其中年仅21岁的陆璐是全剧组最为年轻的演员,也是人艺剧目中罕见的年轻女一号。

对于这一珍贵的表演机会,几位年轻演员都很珍惜,也在表演上铆足了劲。“我特别幸运,刚进剧院就能遇到这么年轻的团队,给我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来展现自己,让剧院、观众看到我更多的面。”李越说,“我扮演的角色有很多发挥空间,也在排练中花了很大功夫,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几斤几两,哪些地方还需要再提高。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怕把现在有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就像戏中我扮演的角色逐渐把心‘剥’开一样,在演出过程中我也是不断把自己‘剥’开,呈现给观众。”               

陆璐则认为,这部戏虽然讲的是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但八年的时间跨度里经历许多人生变故,尤其后期的表演“特别要劲儿”,这对于阅历尚浅的自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是一个锤炼提升的机会。

王斑坦言,在最初挑选演员时,有不少人建议他选一些知名度高的演员,但他想到自己排练《她弥留之际》时,起用的也不是非常出名却有实力的演员,最终该剧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我也想‘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但一个好剧仍是内容为先。与其考量名气,不如挑选更符合角色特质的演员。”王斑说,“我很看好这些年轻人,我在计划这部剧时就是想为年轻演员搭建一个平台。虽然现在舞台上的科技元素越来越多,关于表演的技巧也可以传授,但年轻人身上的纯真特质是无法传授和替代的,这也正是这部剧所需要的。”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编辑:范菁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