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所高校当前高度重视的这项改革试点成效如何?北大人大华师大今天都晒了“成绩单”
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于去年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截止目前,已有八个省区市的25所高校、92个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两批共125家试点单位,实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不只是试点单位的事情,而是各地各高校都要做好的重点工作。没有纳入试点的学校也需要开展探索、压实责任,推动各地各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11月23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在出席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上说,“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启动以来,一些试点单位已经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推广价值的新机制。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做主旨发言
随着“00后”逐渐进入高校校园,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定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贴近“95后、00后”大学生特点,精准滴灌,开展思政工作?这次的会议上,来自全国70余家参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单位和高校代表分别带来了各自的案例,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9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二班主任与新生见面会。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今年7月起,北京大学推出了“第二班主任”制度。根据北大的制度设计,在各个院校所有班级都配备班主任的基础上,部分院系开始实施双班主任制。
“第二班主任的定位,是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成为班级建设方面的重要支持力量,不是取代班主任、也不是取代辅导员。”北京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樊志介绍介绍,一般情况下,本科生的班级班主任原则上由专任教师担任,第二班主任由学校党政领导、机关干部、职能部门负责人来担任。
积极推进“三全育人”试点,北京大学第二班主任的工作队伍已有108人,覆盖全校各学部的33个院系的100余个班级,包括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在内,学校党政班子16人都已经带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机关年轻干部,他们不仅仅通过管理和学校治理来参与育人工作,借助第二班主任的制度设计,他们能直接参与到一线的思政工作中。”樊志说。
在北大,诸如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军训工作、思政课程实践工作、寒暑假社会实践等,这些工作领域都成为了第二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这个社会实践是中国人民大学学子的“必修一课”。来源:中国人大“千人百村”社会实践项目官网
在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实践项目被学校的学子们称为大学期间的“必修一课”。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中心主任任昊晨介绍,把思政引领、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一个社会实践项目,中国人大也在制度层面予以护航。
比如,学校明确将“千人百村”项目对应为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在顶层设计上把“实践育人”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框架和体系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践育人工作,中国人大不仅配合“千人百村”社会实践专设了研究生课程,还设立了农村数据调查库。
学校明确规定:为“千人百村”项目提供智力支持的青年学者和专家教师,有资格或优先使用“千人百村”社会调查库的这些数据,用以孵化科研成果。这一举措,也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带队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高校思政工作要入脑入耳入心,必须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度不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房建军介绍,该校以“五个一百”为平台,在推进“三全育人”试点中构建思想教育协同育人的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房建军做交流。
所谓“五个一百”,即一百个影子校长、一百个课外科研项目、一百个专业公益项目、一百个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一百个学生社团。以“一百个影子校长”为例。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依托教育部华东高师培训中心等资源,每年选拔100位学生担任“影子校长”,让他们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如影随形的跟随在优秀校长身边,通过浸入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引领教育改革使命的引领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到学校去了解,包括看了很多地方,但是回过头来我一想,很多看的是盆景——端出来一个一个的盆景,看上去很好看,但是真正学生、师生在心理上到底通过我们思政教育能够得到多大的触动?!”张文斌结合平时的一些调研情况说,从试点推进情况看,有的单位在落实上尚未“立交桥”,有时是“断头路”还没有打通,有的是“肠梗阻”依然存在。
比如,有高校学工部长曾向校长反映学校辅导员配备不足。校长马上答复: “这个事很重要,你抓紧落实,我全力支持。”但当学工部长谈及人员编制问题时,校长却面临难色,更倾向于把编制用于引进学术人才,而非辅导员。
由此可见,从高校来讲,随着“三全育人”试点的推进,各层面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但在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仍然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与攻坚。
▲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李昕做主旨发言
从去年上海入选教育部国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实验区之后,当下,上海已步入综合改革实践期,积极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大思政格局,着力完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
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李昕透露,上海正在考虑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示范区(集团校),促进区校联动一体化。同时,为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沪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城平台,上海对高校马院的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增强,将“由原来专门针对马院的学术提升,扩展到针对马院整体实力建设与提升。”
另一方面,上海还将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约束机制,将教书育人的“软倡导”转变为未来可抓、可查、可考核的硬指标。
此次交流会上,21名来自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嘉宾分别围绕“课程思政”“活动育人”“机制建设”介绍所在单位“三全育人”的工作经验与思考,彼此碰撞思维,启迪思考。
为充分展示各单位在“三全育人”工作当中的经验做法,搭建交流互通平台,此次会议前期面向各参会单位征集“三全育人”典型案例、机制、海报和视频,得到了各单位的积极响应。环绕会场的海报展示墙,丰富的案例集和精美的画册,在展示各参会单位的工作成效,传递教育工作者们的育人情怀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好经验”“好做法”“好点子”的有效传递。
作者:樊丽萍 图:除署名为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