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2019-12-06信息快讯网

中国科学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信息快讯网

人体是如何发育的?个体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疾病又是如何来的?科学家正一步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12月5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锁表观遗传之关键要素

人类等哺乳动物的生命起始于精卵结合所形成的受精卵,而后会经历一段复杂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即从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复杂有机体。同时,胚胎也从全能性向多能性过渡。

“这期间,个体的表观遗传信息会发生多层次的重编程。”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特别研究助理陈雪鹏告诉《中国科学报》,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表达调控、发育等密切相关。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细胞功能的发挥、疾病的发生等。

然而,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胚胎中染色体的结构如何变化、这些变化又受哪些生物学分子的影响等,一直以来胚胎发育科学中的未解之谜。

此外,由于精子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其他终末分化的细胞截然不同,染色体在人类精子中如何压缩折叠也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此前,刘江团队与合作者以小鼠为模型,发现了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会发生重编程变化,为认识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相关成果已在《细胞》杂志上发表。

这一次,刘江团队转向了人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探究其染色体三维构象的独特性。

“关于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对于辅助生殖等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人类的早期胚胎非常珍贵且稀少,想要回答这一科学问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陈雪鹏说。

探索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奥秘

该研究中,科研人员首先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即在超微量细胞的情况下,捕捉染色体三维构象。

研究人员优化了染色体三维结构捕获技术(Hi-C),并成功实现了50个细胞起始量的染色体构象Hi-C文库制备。随后,他们借助优化后的Hi-C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等手段,首次绘制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构象的图谱。

结果发现,与小鼠胚胎相同的是,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染色体三维结构也会发生重建。但不同的是,在人类2细胞期胚胎中,A/B区室结构会消失,而在后续的发育中重新建立。

陈雪鹏解释称,A/B区室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它的动态变化确保着重要的发育基因在正确的时间进行表达。

此外,过去研究表明,基因组染色体的三维结构由拓扑相关结构域(TAD)基本单元构成。TAD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成基因调控的独立区域的形成,从而影响染色体发挥表观遗传修饰等功能。

研究人员对精子及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描绘。结果显示,在成熟的人类精子中没有TAD结构,并且没有检测到染色体调节蛋白CTCF,这与在小鼠精子中的情况完全不同。受精后,胚胎中TAD结构非常模糊,在后续的胚胎发育中染色体逐渐建立清晰的TAD结构。

陈雪鹏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小鼠胚胎和果蝇胚胎,人类早期胚胎中阻断合子基因组激活(ZGA)可以抑制TAD结构的建立。

“早期胚胎在受精后,并不会立即开始转录,而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才会发生全基因组大规模转录,这一现象就是合子基因组激活。此前研究表明,在小鼠和果蝇的早期胚胎中,抑制合子基因组激活并不会影响TAD的建立。”陈雪鹏解释。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染色体调节蛋白CTCF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之前表达量非常有限,在TAD结构出现的合子基因组激活时期,表达量会迅速上升。研究人员在胚胎中敲低染色体调节蛋白CTCF,结果导致TAD结构显著变弱。

陈雪鹏表示,这些数据均表明,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CTCF蛋白对于染色体三维结构的重建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迎接胚胎发育科学“曙光”

“该研究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精子和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的独特性,对改善试管婴儿技术、促进优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刘江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刘江团队以小鼠为模式动物,揭示了一系列DNA甲基化、染色质开放性、染色质高级结构以及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和规律,一步步打开人们认知胚胎发育的科学大门。

“目前,我国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陈雪鹏说。

不过,当前在少量细胞的情况下,染色体结构的分辨率还较低,以及不同物种中,染色体三维结构重建的物种特异性如何产生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方法,提高分辨率,并力争通过我们的研究,解决临床上的问题,造福人类。”刘江说。


作者:韩扬眉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科学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啥有人只像爸爸或妈妈?其实,父母给你的染色体数量,可能根本不一样
结构内容持续优化 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50年首位中国科学家任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教授,正式就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
新增学科!复旦大学率先试点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科学家发现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饶毅实名举报三位知名科学家学术造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调查核实
贵州发现6.1亿年前的胚胎化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揭晓
47岁知名材料学者殷小玮逝世,一个月就去世了三位青年科学家!
“顶天立地”建设一流学科,华东师大新设统计交叉科学研究院
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还要过多久,人类才能彻底消灭艾滋病?
“你们是我带的最差的一届”居然是真的,人类基因组正缓慢衰败…听听乐观派怎么说
书评 | 揭示初心转换为力量的密码——读《铁心力量》有感
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人类能否与智能机器“共同成长”?专家建议:必须小心把控AI的友善边界
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卫兴华今天去世,今年9月曾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曾出演《大宋少年志》《武则天秘史》,演员杨洪武去世
激活“不怕痒”神经元,有望远离瘙痒烦恼。科学家发现痒觉门控机制新奥秘
揭秘!北京猿人究竟是不是我们的祖先?古人类学家90年求证才知道了这些……
鼠李科植物化石揭示古近纪的西藏是北半球区系交流的枢纽
《201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当古老皮影遇到现代科技,当人工智能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看一场中小学生带来的科学表演秀
人工智能时代,常规培养人才都将平庸化?!突破传统办学定势,上外一批文科专业走上“科学化”道路
全球文化管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津梁
学习科学:缓解家校焦虑的良药
抢救性挖掘一代代科学家为国奉献故事,《定格在记忆中的光辉70年》新书在京首发
20%的男人,Y染色体正在流失:他们不会变成女人,却更容易患癌?
尼尔·弗格森:对于人类历史而言,网络和政府同样重要
97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给妻子写了65年情诗,原来,真的有一辈子的浪漫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