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楼北邻体育馆,南邻浩然科技大厦,东边是大草坪,与图书馆和老校门遥相呼应,于1953年建成,当时交大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学校决定新建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如今,新建楼作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学办公使用。
13、盛宅
建于1923年,为西式洋房。最初它是学校创始人盛宣怀家的私宅,当时,盛宣怀已逝世,盛宣怀的两个孙子准备到交大附属小学读书,其中一个孙子就是后来在闵行捐赠建造留园的盛毓度。盛宣怀夫人担心两个孙子住宿受苦,向校方接洽,借用学校地皮,出资建造一幢小楼专门给孙子住,学校欣然允诺。大概过了一两年光景,盛氏兄弟因为上海不太安全,就向学校请了长假,离开学校回家,盛宅于是空闲了一段日子。
1927年,交大开始招收女生,第一期只有4名,住在老图书馆北侧教职员住宅的空闲房间里。随着女同学逐渐增多,这座闲置的盛宅便作为女生宿舍使用。由于地处学校的东南角,便借用复旦女生宿舍的别称,亦名“东宫”。
1930年,学校举行34周年纪念会暨执信西斋落成典礼。礼毕,全校宿舍开放,任人参观。那天早上,听闻女生宿舍开禁的消息,很多男生奔走相告,导致平时清净的女生宿舍一时访者如织。由于女生宿舍容量有限,每年录取新生时,女生的平均录取成绩往往比男生高。1931年,全校女生加起来只有18位。女生们曾发起募捐建造新的女生宿舍,但因时局关系未曾实现。这幢小楼在树木掩映下,不引人注目,外人罕至。解放前在国民党军警的一次大逮捕中,被通缉的一位女同学曾在其中一间小屋藏身,化险为夷。
14、华山路校门
始建于1898年,建校初期的校门采用了中国牌坊式的木质建筑结构。1934年,1915级校友不忘母校培育之情,捐资重建校门,学校也拨公款,1935年新校门落成。
15、五卅纪念柱
建于1925年,柱高5米,纪念柱镌刻:“五卅纪念中弹穿肠而死者陈虞钦,愤激病狂而死者吴恒慈”。陈虞钦(1909~1925),广东增城人,印尼归侨。陈虞钦参加“五卅运动”游行时,被英籍巡捕开枪致死。南洋公学附中学生吴恒慈(1908~1925)闻讯后为之激愤而亡。南洋公学师生员工及各界代表为陈虞钦和吴恒慈举行追悼会。学校为他们立永久纪念柱。
16、烈士墓
墓地占地面积80平方米,墓前立水磨石质碑,四角楔形柱,方形基座边长2.1米。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牺牲的学生运动领袖史霄雯、穆汉祥两位烈士而建立,陈毅题写碑文:“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就义的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作者:王辰轩 姜澎,图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