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2020年经济将有这些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钜派投资集团协办的“2019中国经济论坛”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形势的判断让市场吃了“定心丸”,也进一步突出了保稳定的底线。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如何在实行反周期政策的同时,能够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以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如何在当前的情况下,寻找新的投资和发展的机遇,继续保持战略机遇期?12月11日,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钜派投资集团协办的“2019中国经济论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挑战和应对”上,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及学者带来了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形势的看法和理解,并在关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分析中预判明年经济走向,既有对全球化的透彻分析,也有对新时代的深度思考。
全球经济短期有企稳回升态势,长期仍有衰退风险
“保持定力比急躁地采取调控措施实际上更重要,真正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就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年年作为改革重要指导思想的一条主线。”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持续趋缓”的态势,在以“六稳”为核心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和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冲下,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守住底线、完成了预期目标。纵观全球经济态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认为,短期内会看到全球经济好转,因为2018年初全球在降息,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有29个央行已经在降息或者多次降息,美联储连续降息三次,降息潮对全球经济短期内有支撑作用。根据我们历史的观测,全球货币政策趋势领先全球经济大概五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会有一个下行周期过程中的短期企稳,缓慢回升背后驱动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货币政策放松带来的滞后效应。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可能是一个外部环境的改善。
“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经济有一个企稳回升的态势,但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企稳,而在于企稳是否可持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全球经济依然笼罩在衰退风险之内。其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对于全球货币放松效用依然持有怀疑态度,这一轮全球货币放松可能是第四轮的放松,边际效应在持续下降。此外要注意的是,短期全球经济企稳会带来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最近全球投资者开始部分撤离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黄金价格短期内见顶回落。今年下半年,在中国A股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都看到全球资本在流入,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投资者依然保有相对谨慎的态度。”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
投资须关注“需求与供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将成核心资产配置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旧,在市场机构争议2020年是否要“保6”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释放出要刻意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信号。既然明年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通胀也存在不确定性,那有什么是确定的呢?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总结,首先,从短期来讲,通胀一定是明年投资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似乎通胀的预期还没有蔓延到肉类以外的产品,但是对这件事情需密切地保持警惕。明年春节前后通胀能否回落?如果春节后通胀快速回落,显然春节之前市场比较恐慌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买点。如果说,春节后通胀预期启动导致市场在春节之后还是比较悲观,那么明年年初的时候,投资需要更谨慎一些。第二,资金的流入的方向是确定的。2011年是要把热钱赶出去,现在是要把外资引进来。第三,中国居民资产从房地产开始向外配置这个方向是确定的。当居民开始逐渐地把他在房地产过高的配置比例还是下调的时候,显然对于大量的金融市场,它是有资金流入的。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
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看来,非常确定的两件事情一是全球化遇到危机,二是我们需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他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概括为新需求、新供给和新的宏观调控,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新征程。“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挖掘新需求,也就是以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以及“一带一路”所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全球化4.0)作为三个核心支撑的新“三架马车”。面对未来深刻的变化,做大投资应该明确需求与供给。今年新出版《预见未来:新时代投资机遇》的邵宇指出,未来的需求会变成全球化4.0,供给侧则将奔向以智能制造等一系列规划指导的工业化4.0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赋能的信息化2.0。同时,随着一部分人已富起来,分配侧的趋势会演进成共同富裕、精准扶贫、收入再分配。这应该是我们这个变化的时代最大的投资逻辑。“中国经济有很多新的投资机遇,未来,5G、重型车辆、大型飞机均有发展的机会,相应的在核心技术芯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方面也将具有核心机遇。”
当下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希望能够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去培养新一代中国所能引领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现在每年的转换速度是0.4%。如果保持现有的转换速度,中国真的要全部转换成新动能推动的话,需要30年,最快也可能需要15年到20年。”邵宇如是说。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
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的晴雨表,改革每向前一步都是对民营经济的再松绑,都会迎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教授许斌将视线转向民营企业,其研究基于两组数据,一是全国的数据,即统计局网站上的民营经济月度数据,二是过去9年对中欧校友每年的商业调查。据统计局1-10月的数据显示,在国内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同比为负的情况下,民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长平均超过5%,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平均超过5%,而同期国有和集体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均为负。
许斌介绍,从2010年起,中欧三位教授和两位助研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开展线上《中国商业年度调查》,参与调研的高管大部分为中欧校友,其中绝大部分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近半数有2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以2018年为例,共有1018名高管参与了调查,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中资企业,三分之一来自外资企业。“在过去9年,我们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您对贵公司在中国经营成功有多大信心?统计结果显示,对未来5年在中国经验成功的信心高于对未1年的信心,尤其在刚刚调研开始的2010年,外国对中国的憧憬非常高,而那时的中国企业信心相对比较低,之后就开始下滑,到2017年有一个上行,这和我们的宏观数据是一致的,在去年经历一个比较大的下滑后今年又有所回升。而在‘您对今年中国经济总体形势有何感觉?’这一问题上,2018年,基本上略低于预期跟显著低于预期加起来约有70%,这和我们的总体宏观形势也差不多。我们紧接着调研的一个问题是‘您对当年中国经济改革的进展有何感觉?’,感觉进展缓慢和不进返退的比例较高,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基本上对中国经济改革进展不太满意。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可以验证,‘和去年相比,贵公司今年在中国的税费负担减轻了些吗?’,众所周知,今年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效果也确实显现出来,中资公司感觉‘税负减轻了’的比重从去年的15%上升至34%,外资公司则从17%增至30%。最后在‘中美贸易争端对贵公司的业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上,约50%的回答是轻微负面影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教授许斌
从中欧校友样本来看,民营企业高管们普遍认为当前的经济状况不佳,但他们对中长期的中国经济仍然抱有希望。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对在华经营的中外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外部的环境确实会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但是不要高估它的负面影响。”在日前“中欧前沿观点丛书发布会”上,著有《活用宏观经济学》一书的许斌同样指出,中国经济现在更加依赖国内因素,未来应当在政策上更加重视民营经济,建议一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二是更加重视产权保护,让民营企业发挥更大的能量。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解析当下、研读趋势、预判未来——创新、质量与改革仍是未来经济工作的关键词。
作者:袁琭璐
现场照片:袁琭璐,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