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的春天来了吗

2015-11-07信息快讯网

私人博物馆的春天来了吗-信息快讯网

 

这座位于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的1933大上海私人博物馆内,摆满了馆主郭先生几十年来收集的老上海旧玩意儿。 袁婧 摄

■文汇报记者 祝越

自“十一”黄金周以来,多伦路上的1933大上海馆内各种老地图、钱币、老报纸、老照片引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研究老上海的专家、学者。但同街的“上海民间筷箸博物馆”却处于半关停状态——按照刚颁布的“博物馆条例”要求,多伦路191号的“上海民间筷箸博物馆”已不再符合新的民间博物馆的条件。

草根博物馆面临闭馆危险

只有10来平方米,没有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稳定的运行经费和完备的安全设施——这也许是上海最小、最草根的博物馆。

多伦路191号是个三层小楼,底楼门面做博物馆兼“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办公室,原来挂在门外的“上海民间筷箸博物馆”的招牌已经被撤进屋。馆长“中国藏筷第一人”的蓝翔已经85岁高龄,找出助听器坐下,动作缓慢,因为“实在老了,耳朵聋了,还常常生病,没精力全天守在这里了”。但老人大多数时间都坐在这里,有专门来访的人,敲敲玻璃门,还能进来看看他的宝贝。

蓝翔曾担任上海虹口区收藏协会会长,多伦路不少民间博物馆都是在他的引荐之下入驻的。最鼎盛时,多伦路上曾有金泉古钱币博物馆、南京钟博物馆、文风奇石藏馆、藏书票馆、集报馆、毛泽东像章馆等10来家。如今,奇石馆馆主陈老先生去世后,店铺被儿子出租了;陶瓷藏馆做起了闭门的陶瓷生意;隔壁的上海民间南京钟博物馆已经关了好几年,他的主人刘老先生去年10月过世了。

这些年,蓝翔的博物馆也撑得颇有些艰难。几年前,“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吸纳了几家生产筷子的公司,每年各交500元的会费,用来印刷自编的《筷箸文化》报,免费在博物馆发放。但办了几期以后,没有新的来源,钱就不够用了。文化局和居委会对博物馆倒是挺支持,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两年前,老人申请了市文物局每年对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的扶持资金,经过重重评估后,博物馆拿到1万元资金。眼下,蓝翔了解“博物馆条例”对民间博物馆的鼓励,但对规定中设立的门槛“知难而退”。他说“收藏容易开馆难”,自己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问起老人未来对博物馆的打算,他说,“这正是我这几年一直头疼的问题,不过肯定不会卖掉”。老人表示,陆续有人出高价想买走一两双筷子,甚至有日本商人曾经出200万元要买走整个博物馆,但老人不肯,“捐给其他博物馆的可能性也不大。坚持一天算一天吧,活一天就要为箸文化做一点贡献。”

“小而精”面临两难

私人博物馆是城市展现高品质专业文化的重要标准,20世纪80年代初,王安坚钟表博物馆是见诸报端的上海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家民间收藏馆”。至本世纪初,一百多家私人博物馆及家庭收藏馆相继在上海建立,计有书籍杂志、金石书画、陶瓷玉器、贝壳怪石以及算盘、筷子、酒瓶、纽扣、绣鞋等等,多达两百余个门类。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后,上海私人博物馆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低谷,私人博物馆开始日渐萎缩。根据上海市文物局的统计,如今私人博物馆及家庭收藏馆的登记数量是20家,且大多数生存状况堪忧。

“私人博物馆的特点与公立博物馆不同,私人博物馆具有小、特、专的特点。私人博物馆的展览往往针对的是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类非常具有时代特色、文化特色的物品和史料,”浦东新区收藏家协会会长冯建忠介绍,它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小、受众面相对少,但挖掘深度深等特点,“由于财力人力等原因,私人博物馆展览覆盖面较小,但正是由于其致力于某一领域的专一研究和展示,针对性反而要强于公立博物馆。”

今年3月,新版“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专业人员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但“私人办博”的春天似乎还未到来。

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施彤认为,新规更大的意义在于规范民间博物馆准入门槛。现在申请办博,不需要再去文物部门申报,可以在上海社团局申请民办非企业登记,对审批流程进行了简化,但是标准也更高。去年出台的《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对场馆面积、注册资金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展厅(室)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办馆注册资金最低限额为50万元人民币”等。“按照这个要求来看,登记在册的有些民办博物馆已经不符合新的要求了。”

上海有哪些扶持政策

目前上海对私人博物馆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扶持。如上海市各区政府对于辖区内的私人博物馆大都有一定的税收及房租优惠政策。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市旅游局印发了上海旅游宣传册,包括蓝翔筷箸馆在内的部分私人博物馆得到了宣传。在上海市闵行区出现了政府扶持民间博物馆的模式,包括汉风堂、识墨轩等多家私人博物馆获得政府的首批资助。徐汇区文化局组织多处文博场馆、文物建筑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由区文管办统一印发的一万余册《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宣传手册对外派发,其中就包括永康路上的石库门家庭博物馆。此外,长宁、宝山、嘉定等区都对区内民办博物馆进行资助,其中包含部分私人博物馆,每年投入在200万元左右。

上海市文物局自2011年起设立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年投人1000万元扶持民办博物馆专业水准的活动以及支持其免费开放,包括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上海笔墨博物馆等多家民办博物馆获得资助。同时上海市文物局制定《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规划》和《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提高民办博物馆管理水平。作为试点,上海博物馆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结成对子,为后者提供藏品保存及安保方面的技术支持。

现阶段政策中对于税收房租的优惠,为上海私人博物馆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一些生存状况堪忧的私人博物馆而言意义重大。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基金的设立得到了民办博物馆的拥护,1933大上海私人博物馆馆长郭纯享称之为“雪中送炭”,其他民办博物馆也表示资金推出及时有效,对民办博物馆发展是一种动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