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图像逆袭文字地盘?

2015-11-20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日前,《牛津词典》公布了2015年年度词汇,竟然是个表情符。《牛津词典》的网站上这样写道:“没错,年度词汇是个表情,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该表情的官方解释为‘facewith tears of joy(喜极而泣的笑脸)’,尽管你们可能认为这个表情有其他意思。”

牛津大学出版社词典部长凯斯珀·格雷斯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你可以看到,传统字母单词正在改变,以迎合21世纪高速、集中的视觉需求。一个象形文字图像,例如表情符号,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因为它灵活、直接,能为文字注入优美的语调。”

词典,堪称语言文字的“主场”。有专家提出,一个表情图像能在文字的地盘逆袭,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词汇,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个轰隆向前的时代,或有一天文字的地位会被图像威胁?

与其说语言“返祖”,不如讲网络在创新

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评选提供数据支持的英国互联网公司swiftkey做过统计,如今表情符号的使用率覆盖了全球超半数人口,使用率最高的芬兰已达到了73%。就在不久前,苹果公司发布了新的emoji表情图案,多达150个。还有消息称索尼公司正在制作一部以表情符号为主题的电影,电影发展了百多年,再度走回无声时代的原点,靠几个表情就说完一个故事。无独有偶,艺术家徐冰曾出版一本题为《地书》的奇书,他用世界各地的标识符号写成“普天同文”,内里个别章节就是直接由表情符号拼贴而成。除了先锋艺术创作领域,表情符号还更深刻地浸入日常生活。纽约街头有了用表情图点餐的快餐店,一些航空公司、铁路公司也开始接受在手机上使用表情订购登机牌和火车票。

“与其说这是语言的‘返祖’现象,不如将其看成网络语境下的创新行为。”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说,“互联网时代,技术带来便利。网络把图像插入对话,为纯粹的文字文本带来多样化表达。表情符号看似简单的图像,其实极大丰富了人类表达的可能性和多元化,一个表情有时胜过千言万语。”总体来说,张涛甫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人类生活方式向简洁、极速方向的趋变——一个表情就是一种态度、一个答案,有时候甚至也是一种委婉的社交。这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报告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学者认为,一个在现实社交中满是焦虑的人之所以能在网络社交中长袖善舞,有时不得不说是表情图像的功劳,手指轻点,发一打黄色小圆脸,以不变应万变,即可貌似玲珑地开启或结束一段无意义的对话。表情符号成为人们应对社交孤独的最后底牌。

与其担心表情越俎代庖,不如忧虑思维失去纵深

汹涌如斯,网络表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悲观论者开始担忧,移动技术会减少文字的存在必要性,反语言将成为一种文化趋势。长此以往,年轻一代将会面对词汇量的锐减。

学者沈河西起初觉得“表情替代文字表达只是夸大其词而已”,但当他看到一款网络游戏后改变了想法。那是兰登书屋推介的“emoji阅读”,设计者把12本世界名著的第一句文字用表情符号堆砌出来,凭此猜书名。尽管沈河西只猜出了第一幅表达的是《双城记》里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以及第七幅《安娜·卡列尼娜》里那句“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并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处于“前emoji时代”。但广阔的网络天地里,12组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的符号串都已揭晓了谜底。由此,沈河西觉得有必要对光怪陆离的“表情时代”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英国教授伊冯认为,图案表达终究有边际。“古埃及人创造了非凡的艺术风格和充满想象的传说,但仅仅依靠有限的图案表达,这些艺术创造没法发展成宏伟的史诗。相反,爱琴海边那些高谈阔论的人使用腓尼基人传过来的抽象字母,逐渐发展出无边无际的书面意味,这就是为什么希腊既有神话传说,也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样的史诗,而古埃及人只留下了传说。五六百个图案并不足以写就史诗。”对此,张涛甫的观点是:“与其担心表情会取代文字,不如忧虑我们的思维将失去纵深。”在他看来,表情与文字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给予人直观映射,一个激发人抽象的思维能力,“就像文字版的《红楼梦》引人无限遐思,而影视剧版仅仅提供特定的宝黛投影一样,只要思维的深呼吸能力仍在,抽象文字的魅力便无可取代。”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