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范”军改:打造民族复兴的钢铁柱石
谢正平
备受瞩目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摁下了启动键。从公布的消息看,这一被坊间称为“史上最牛”的军改,推进力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在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让人震撼之余倍感振奋、充满期待。从中能够强烈感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大气魄大担当,感受到坚定不移建设强大军队、势不可挡走向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力量。
纵观古今,以军事变革推动强军强国是历史的铁律。翻开中国历史,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汉武帝改革军制大兴骑兵,都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国家强盛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世界,近现代世界大国崛起之路,无不贯穿着改革强军的历史脉络。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国博弈加剧,内忧外患增多,分裂恐怖势力活动猖獗,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有的甚至到我们家门口滋事挑衅,改革强军已经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今天我们的改革强军,不是要称霸世界,而是要打造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挺直腰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国内外形势看,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窗口期”。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军事革命潮起涌动,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可控,各项建设改革事业成效斐然,人民群众对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历经正风反腐洗礼的人民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全军官兵对改革真心拥护、热切期盼。可以说,改革主客观条件十分有利。“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此时启动军队改革,可以说是顺应大势、正当其时。
这次军改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牛”,就在于直指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实现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的有机统一,让军队的“中枢神经”更加高效灵敏。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抓住治权这个关键,从根本上将权力的笼子编密扎紧,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让能打胜仗的“铁骨钢拳”更加精锐有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更好地激发“人”的创新动力,增强“财”的使用效益,强化“法”的规范引领,让政策制度的“经络血脉”更具生机活力。着眼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让国防潜力的“强大根基”更加坚实巩固,像多年来社会关注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等,都列入了改革清单。同时,这次改革从总体设计到具体举措,都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使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得到巩固加强,确保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军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具有鲜明的“中国范”。
改革不像“剪指甲”那样无关痛痒,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单位撤并降改、部队转隶换防,一些军人将脱下军装,有的面临再次择业、家属安置、孩子上学等实际困难。“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人民军队历来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好传统,越是面临重大考验,越能彰显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由方面军总指挥改任师长,聂荣臻由军团政委改任副师长,干部普遍“降职”安排,党中央作出决定后,都欣然受命、坚决服从;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毛主席一声令下,十天内全部到位;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许多部队参加完国庆35周年大阅兵后不久,就加入裁军行列;1998年调整改革,许多官兵从抗洪救灾一线凯旋后,就告别军营踏上了返乡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有一支忠诚于党、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国防和军队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改革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任何改革方案都不可能绝对完美,实现改革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成效的显现也必然有一个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改革,不是在调整中逐步完善的。各项改革举措出台后,我们要多一些理解支持、多一些信任包容,都来做改革强军的促进派。
军队改革关系国家未来,改革红利属于全体人民。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时,可能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场改革重大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助力和见证这场伟大的变革吧!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