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光明行民间公益论坛今日举行
(论坛入口的照片墙,上面都是“慈善光明行”近年来帮助过的病患。)
文汇网讯(记者叶松亭)“世界·看见”慈善光明行民间公益论坛今天下午在普陀区图书馆举行。论坛宣布启动“丝绸之路·光明之行”活动,标志着“慈善光明行”这项已连续开展十年之久的沪上民间志愿服务项目正式推出其新一轮十年计划:项目团队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从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将义诊与免费白内障手术一路做到中亚去。
“慈善光明行”发起人,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利群医院院长张兴儒回顾项目过去十年开展的义诊时表示,最初是因为知道四川甘孜有很多白内障患者,想去帮当地百姓一把,就组织了13名彼此熟悉的医生、护士作为志愿者前往。后来因为效果比预计的好,加上不少边远贫困地区都有类似的需求,才一年年坚持下来,而且规模越做越大,今年去甘肃瓜州义诊时,团队共有志愿者61人。截至目前,“慈善光明行”团队已走过新疆青河、四川凉山、青海果洛等国内10个缺医少药的边远贫困地区,累计义诊13459人,并为1454名患者眼病提供了免费手术。
(张兴儒致辞。)
数位学界嘉宾参加了这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教授杨壮说,不能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为社会的主流,因此当前需要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参加“慈善光明行”的众多志愿者,愿意为了偏远地区贫穷的患者,又出钱又出力,并且坚持十年,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敢于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局势越来越复杂多元不确定的今天,这种精神值得大力提倡。”
(杨壮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文军表示,中国的民间公益项目近年来整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资源匮乏、管理不完善、过分依赖发起人影响力等问题,某种程度上是凭着参与者的一腔热血在做。在他看来,国内民间公益项目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并逐步推动民间公益服务与专业社会工作的融合。
(文军致辞)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则将关注点放在“慈善光明行”中病患与志愿者间彼此信任、彼此托付的“善意关系”上。“研究这种善意关系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将社会中的互相伤害变成互相帮助。”他认为,集体志愿活动具有双重的道德含义,行动本身的道德价值和集体行动产生的道德氛围,使得无论志愿者还是受助者,都能从中获得持久的积极心理效应。
(于海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