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援疆促二院换新颜

2015-12-0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王星

上周五下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由全疆各对口支援地区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受援地区组织部和卫生局领导组成的代表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田文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学习交流“组团式”援疆工作经验。

一个月前,在由中组部和国家人社部、卫计委、教育部联合在京召开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喀什二院就作为先进代表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上海这些年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上的思路和做法。

现代化的远程会诊中心、互联网医学中心、肾病科血透室……大家对喀什二院这几年在上海援疆力量支持下取得的改变惊叹不已。

有着50多年历史的喀什二院,承载着喀什地区12个县市以及周边约5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受援前,这里设备短缺、技术落后,医疗用房严重不足,中高级医技人员缺乏,管理机制落后,教学科研与信息化建设几乎一片空白,无法有效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

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展后,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会同上海援疆医疗队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立足喀什二院实际,充分结合上海后方医疗卫生资源,拟定援建喀什二院的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集中力量开展攻坚战”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思路,确定把喀什二院打造成三级甲等医院以及南疆医学高地的援建目标。

为此,喀什地委、行署拿出了二院院长和科室主任等重要岗位,为援疆干部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上海市委组织部则根据喀什实际需求,面向上海各大三甲医院,选派素质全面、年富力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成援疆医疗队,采取分批次连续帮扶的形式开展对口支援。目前,在喀什二院的24名援疆干部人才中,管理人才达7名。

除了人才组团,上海后方的优质医疗资源也在源源不断引入喀什。最近3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葛均波连续率领心脏疾病专家来喀进行技术指导、临床示教等常态化活动,推动二院心血管内科由原来的单一学科迅速发展成5个亚学科。而上海8家三甲医院与喀什二院携手打造的7个临床医学中心和1个实验研究中心,至今已开展新诊疗、技术、应用项目250余项,完成新技术诊疗6000余人次。

上海援疆干部、喀什地区卫生局副局长何国跃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致力打造以喀什二院为核心、以“上海三甲医院—喀什二院—对口四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多层联动为形态、以“临床诊疗+疾病预防+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管理”多圈合作为内涵的“一核多层多圈”的工作格局,切实帮助喀什地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第八批上海援疆医疗队的“领头羊”,2013年8月即入疆的院长吴韬对“组团式”援疆的优势再清楚不过:“从一家普通医院到三甲医院,二院这几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了。倡导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就是希望通过聚焦重点问题、聚集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改变受援医院状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援疆医疗队一批批在轮换,而我们最终要留给当地的,必定是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本报喀什12月7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