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剧收视光环开始褪色

2015-12-23信息快讯网

 

IP剧收视光环开始褪色-信息快讯网

一些架空历史背景的仙侠题材IP剧出现在今年的荧屏上。图为电视剧《花千骨》剧照。(剧方供图)

今年被誉为网络小说改编剧最强年,《鬼吹灯》《盗墓笔记》《花千骨》《华胥引》《何以笙箫默》《琅琊榜》等一批最被业界看好的网络小说改编作品纷纷登上荧屏、银幕。而明年,各卫视与网络平台主推的“拳头产品”也几乎被网络小说改编的IP剧承包。《幻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多部重量级网络小说,都被提上了影视化议程。

市场对于IP剧一边倒的追捧也激起了业内人士的反思。有人指出,对网络小说原著“名头”的迷信,让制片方不再将主要资本与精力投向内容再创作,甚至产生了弱化内容的倾向。“架空剧”看似热闹,却也因为口水化、碎片化让荧屏陷入“看不到真实历史与现实关照”的尴尬中。

盘点今年的IP剧,不少影视公司“靠原著粉丝圈收视”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成,之前被业界看好的《云中歌》《华胥引》收视都不理想,显示出观众对“架空剧”IP已然产生“免疫力”。

网络小说点击量转化为电视剧收视率遇瓶颈

有评论认为,当下荧屏已经进入“架空时代”——缺乏历史感的偶像剧正在“称霸”荧屏,而现实题材电视剧,反而成了不起眼的“旁枝”。

“这两年,没有IP的‘加持’,电视台与网络播放平台已经很难产生采购兴趣。”一位电视人爆料,争议不断的IP热潮依旧是影视界看重的营销手段。荧屏上甚至出现了不少“傍”着知名IP的“伪二代”作品,比如近期播出的某档电视真人秀就打出了某盗墓系列小说的名号,然而节目内容却和原著无关,只是沿用了原著改编剧的演员阵容。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架空网络文学为代表的IP热,其实是对粉丝效应的利用与追逐,知名IP带来的效应,甚至已经超过影视明星。“在IP追逐者看来,一个现成的IP,可以省去许多研发时间与风险,一个知名的IP,则可以省去后期的许多营销成本。”导演胡淑芬分析。今年,原创现实题材电视剧《虎妈猫爸》虽然有明星赵薇的加盟,并且在播出前就得到不少播放平台的力推,但未能快速形成网络话题,并反向推动电视剧收视。而IP剧《花千骨》则凭借网络小说原著的巨大粉丝基础,在开播前就登顶社交搜索榜,因此获得收视开门红。

IP是最佳的宣传手段,却并不能保证阅读点击量向收视率转化。今年播出的IP剧不下10部,但真正走红的仅有《琅琊榜》与《花千骨》两部,其他作品的收视,要么一路低迷,要么高开低走。今年被搬上荧屏的《华胥引》,与《花千骨》题材相似,粉丝基础相当,却因粗糙的制作以及所选明星与原著人物气质的差异,同时段收视都没能排进前20。而根据桐华小说《云中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因为剧情幼稚,在开播首日拿下同时段收视第一后,收视率便不断下降。

过度追逐IP损害影视剧内容

“架空剧”IP所代表的网络文化应该如何找准产业的现实接口?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对“网生代”审美的过度迎合,恰恰容易造成荧屏题材的同质化与肤浅化,会将网络小说原著的“名头”视为收视的捷径,简化甚至不顾及符合影视创作规律的艺术再创作。对IP的过度追逐,正在损害影视剧的内容。“有些小说很热,但本身不太适合影视化,有的甚至只是话题和创意点。”电影《泰囧》《港囧》的编剧束焕认为对于影视行业,IP是机会也是陷阱。

一位网络小说作家直言,面对IP,大多制片方愿意花钱,却不愿多花心思。“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他们通常会找来一支速成的编剧团队,在还没有理解原著精神、理清改编思路时,就开始高速创作,这显然不符合创作规律。”与此同时,对IP进行创作前认真的“孵化”,则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如今年获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琅琊榜》,在制片方买下剧本后,一“磨”就是4年,从人物情感关系,到原著中稍显薄弱的语言,都进行了更加符合荧屏呈现的艺术再创造。为了找到历史“抓地感”,《甄嬛传》将原著架空的背景“安”到了清朝,予观众以正剧“范儿”。

IP只不过是影视剧的前期“原材料”,如果内容单薄,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影视剧成品。从当下IP剧冷热不均的收视现状看,观众并没有那么好忽悠,IP的收视光环已然开始褪色。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