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丰满的苹果:专访费尔南多·博特罗
费尔南多·博特罗 圣多萝西 布面油画 188×100cm2014年
费尔南多·博特罗 圣阿格尼丝 布面油画 191×100cm2015年
费尔南多·博特罗,1932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他的艺术风格孑然不群,被世界各地的人们熟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坚持对体积和色彩不断探索,接触了静物、拉美风情、斗牛、马戏等众多主题,并不辍地描绘自己童年时代的哥伦比亚和拉美地区风情。
博特罗初期的油画和素描作品灵感来自古斯塔夫·多雷的《神曲》版画以及斗牛表演的海报。1951年,他在波哥大的雷欧·马蒂兹画廊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作品展,并于1952年获得了波哥大“全国艺术家沙龙大赛”第二名。在奖金的资助下,他前往马德里和佛罗伦萨游学,探索体量的应用和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视角。
如今,博特罗被认为是世界上健在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在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圣彼得堡的冬宫、佛罗伦萨的领主广场等。他是受邀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展出大型雕塑作品的唯一在世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展出,成为博物馆展览作品最多、以其为对象的专著最多、为其摄制影视节目最多的健在艺术家之一。
记者:您的祖国在世界上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大国,但是却造就了您这位艺术大师,从小的生活氛围和环境对您的艺术之路有何影响?为什么自己的作品能在国际上受到欢迎和认可?
博特罗:我相信,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应根植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艺术诞生和发展的根源,从自己的文化出发,奠定自己艺术的基础。我的艺术,正是源于我的家乡,我生长于拉丁美洲哥伦比亚的一个小镇,虽然我19岁就离开了家乡,到欧洲学习艺术。之后又在美国和欧洲开展我的艺术生涯,但是拉美风情依然是我生生不息的灵感源泉。或许哥伦比亚不是一个盛产艺术家的国度,但是它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我的艺术作品忠于自我,可以得到广泛的共识。我已经在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多个亚洲国家进行展览。我想展览收获好评的原因在于我对自己很诚实,所以我的作品也能创造共鸣。
记者:您的许多绘画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大家俗称为“胖子风格”。时尚界流行的是瘦子,艺术圈吃香的是胖子——这是去年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博特罗在中国”的展览后所引发的大众话题。请谈谈您的“胖子风格”,这种您特有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养成的?
博特罗:我从来不是为胖人画肖像,我只是痴迷于“胖”所呈现出的体态美,以及如何通过体积超越现实的维度。我的艺术世界里,一只“丰满”的苹果会比一个真正的苹果更能表现出苹果的美学体验,艺术和现实是两个平行世界,前者能够表达出我想象中的丰润之美。很多艺术家通过色彩来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例如梵高和马蒂斯,而我则是通过体积感,实现我的艺术风格。我欣赏很多大师级的画家,包括17世纪的委拉斯凯兹(Valaquez)和15世纪的比埃罗·德拉·弗兰西斯科(Piedro de la Francesco),他们通过物像的体态创造出不同的美和风格。
记者:从去年11月到现在,您在中国艺术界掀起了一股“博特罗热”,能谈谈您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印象吗?您眼中的中国艺术家又是怎么样的?
博特罗:中国拥有丰富的艺术底蕴和超过5000年的历史文化,让人向往和着迷。我看到中国的新锐艺术家在走上国际舞台之前,通常需要学习属于他们自身文化的艺术。为了向老一辈的艺术大师致敬并表达他们的风格,我曾想来到北京做一个长期的展览,我也很欣慰有幸接到中国文化部的邀请,最终有机会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的中华艺术宫实现了两场大型的展览。
记者: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您会将一些中国元素、中国符号融入到您的作品中吗?接下去,在中国还有什么展览或者活动交流计划吗?
博特罗:北京和上海的两次展览的过程中,我的展览作品和艺术观点有幸集结成册,在中国进行发表,其中一本由我的儿子胡安·卡洛斯·博特罗(Juan CarlosBotero)完成,名叫《博特罗的艺术》,另外一本名叫《博特罗的世界》,是由我的好朋友、艺术作家克里斯蒂娜·卡利约·德阿博诺兹(Cristina Carrillo deAlbornoz)编著。我希望这两册作品能够成为青年艺术家和中国艺术爱好者的启蒙书,并让读者通过这两本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