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义工每年给病患送一百双亲手缝制的鞋子
义工孙炳元(中)帮助患者试穿自己亲手缝制的棉拖鞋。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我又来给住院病人送鞋子了。”昨天下午,当77岁的医院老义工孙炳元手提两个大袋子,推开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社工部大门时,社工部负责人陈玲惊呆了。去年重阳节时,孙老先生刚给患者送过自制的棉拖鞋。就在去年年底,孙老先生还因突发脑梗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而此时,离他出院仅仅1个月。
“我知道春节前,医院要给住院病人送新春祝福,我来搭个顺风车!”身为该院“钻石奖”义工的孙老先生说,医院考虑到近期天冷雨雪天多,暂停了老年人义工服务,由正处寒假的学生志愿者顶班,但他总觉得要为医院做点什么。这次送的鞋是他中风出院后特别赶制的,只有15双。孙老先生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年给公利医院患者送一百双鞋。
“我是过来人,你们的心事我懂”
走进肿瘤病房,孙老先生取出自制的棉拖鞋亲手为每一个病人试鞋。看到有的病人一脸忧愁,孙老先生便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别看我现在红光满面,可是11年前,我就是一个晚期肠癌病人,手术、化疗等种种不适我都经历过,你们的心事我懂。”
碰到难以劝慰的病人,孙老先生会不停开导。“你想,现在的医疗水平肯定要比11年前提高不少吧。因此,关键在于个人心态。只要放松心情,积极地与医生配合,病情就会慢慢地好起来了。”“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癌症列为慢性病,我们可以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与它和平共处。”
“我帮不了什么忙,做鞋为的是感恩”
孙老先生说,常跑医院后发现,医生护士的压力很大、很辛苦,但是又苦于自己帮不上忙。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老先生参加了癌症俱乐部的活动,找到了感恩医生回报社会的途径——每年给敬老院、老年福利院的老人免费做鞋。
孙老先生告诉记者,自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市鞋帽公司工作。当时学师要3年,而心灵手巧的孙老先生只用1年时间就出师了。据不完全统计,孙老先生先后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免费制作了1200余双鞋子。自己的病情稳定后,孙老先生就更闲不住了。他很快成为公利医院的一名义工,每周他都要挤出半天时间,从金桥路家中坐公交车半小时赶到医院“上班”。目前,其服务时间累计已达1300个小时。
该院肿瘤病区施护士长说,如果有患者情绪低落,只要孙老先生一来,病房里总会飘出许多笑声。
手工缝制一双鞋需要4小时
说起去年底中风的事,孙老先生说,主要是那段时间为赶制一百双鞋子太累了,年岁上去了,精力也搭不够了。
孙老先生说,原先自己的强项是做皮鞋,好在当年自己到小花园鞋店偷着学艺,现在做拖鞋就是融合了单底皮鞋与布鞋的方法。
可别小看了这一双全手工的棉拖鞋,制作工艺一点也不能马虎。棉拖鞋的鞋面来自同一幢楼里30户人员自愿收集的废旧棉料、毛料和旧衣物等。精挑细选后,他与老伴一起将可做鞋面的面料消毒整理,鞋帮内衬海绵、防滑鞋底和扎鞋的线是到城隍庙小商品市场自费买来并加以改制的。而缝制的针脚,明暗交错,细密整齐,尤其是鞋底,十分厚实,不会渗水。一次,在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买防滑鞋底时,店老板认出了孙老先生就是每年自掏腰包给病人送鞋的好心人。店老板执意要送一批鞋底给老人,可孙老先生却怎么也不答应。最后,双方协商以优惠价成交。为了感谢店老板的帮助,每年孙老先生都会带着自己包的粽子、月饼表达谢意。孙老先生说,要做鞋,准备工作必须从夏天开始。鞋子的硬衬必须在夏季完成,晒干的一百双鞋衬被安置在双层床叠中间待用。老夫妻俩居住的房子很大,但一百双鞋子及辅料还是堆满了阳台。
缝制一双鞋子要花4个小时,后续工作更多,如用水壶烧开的蒸汽熨平针脚。难怪许多患者纷纷夸赞:毕竟是上海鞋帽公司的高级技师,做工就是不一样!
文汇报记者 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