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可以精致地拍出历史正剧
由张黎导演,文章、李雪健、宋佳等主演的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帅》,今天落下帷幕。在当下无厘头式网络剧大行其道之际,这部历史正剧凭借对历史的深入、辩证的思考以及演员真实、深入、沉稳的演绎,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的丰收。
有评论认为,《少帅》 对张学良的态度是善意而又体谅的,既不用放大镜“窥视”历史人物的私生活,也不一味歌颂或矮化,而是将历史大潮下人物的一次次心理变化与观念成熟的过程,通过大量丰满而有艺术说服力的情节、细节徐徐展现出来。张黎用他艺术化、细腻凝重的镜头语言,有选择有温度地再现了历史的重要片段;主演文章则用个性化的表演,将他理解的少帅形象传神地传递给了观众。这样的故事与人物组合,在厚重的历史感与正剧范中,亦没有回避张学良本身的争议性与传奇性。
“少帅”既是另类个体,亦可对接平凡生命
塑造一个人人认可的张学良,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名字背后有太多的争议。张黎说自己作品中的“少帅”是一个“渴望成为另类的个体生命”,而张学良的出生与人生轨迹也配得上传奇二字。
《少帅》 可以有许多种拍法。也许几段爱情,如张学良原配于凤至的无奈相守,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关系,都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但张黎的 《少帅》 却选择了一条似乎最不讨巧的历史正剧路线,将张学良到“西安事变”为止的整个“成长史”娓娓道来,所有与张学良相关的历史人物一一亮相。电视剧强化的是之前影视作品中鲜少涉及的少帅成长经历与心智变化,弱化了人物的私生活表现。有评论认为,这部 《少帅》 延续了张黎“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特殊情境下催生的人类悲情”的创作情怀,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不歌颂亦不矮化,善意而又体谅。
剧中,张学良另类的生命历程,投射出每一个平凡个体的生存思索。青年时期的少帅一直反叛父辈,觉得他们代表着旧世界的一切,而新世界与旧世界之间隔着一道泾渭分明的“坎儿”,他最终发现,新与旧之间原不是如此判若黑白,潇洒一挥手便是未来。最终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帅,选择了被软禁的命运。张黎说张学良知道走出这一步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是心中的道义,让他不得不这么做。从这点看,《少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回归与选择的故事,而谁的成长不是在最初的反叛后走向回归? 谁又不是最终围困于自己的选择中?
没有宅斗、奇情,人心的江湖丰盈而有原则
说起民国题材电视剧,不少人脑中冒出的可能是宅斗、奇情等元素。帅府中的深宅大院、妻妾成群、军阀与佳人,战争阴霾下的倾城之恋呼之欲出,但这些“猛料”都没有成为看点。不少观众表示,《少帅》中由日本侵略者、军阀、革命党组成的江湖,是最大的亮点。
“江湖是什么?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少帅》 中李雪健扮演的老帅,被不少观众奉为“东北老炮儿”。在法度失守的乱世中,真实本身就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而那片由人心编制的江湖有看头也充满了历史的思辨。剧中老帅虽表面风光,却盘旋于外部侵略者与内部革新力量之间,实际如履薄冰。他用江湖智慧应对种种关系。“问银行借1元钱,你得听银行的,问银行借千万,银行就要听你的。”剧中杨宇霆这样向少帅指点老帅与日本人的关系。老帅看似与日本人合作,其实一直都在通过各种“借贷”,硬是将日本人变成了自己的“后备仓”。剧中老帅与众兄弟的关系也是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剧中一幕,张作霖的拜把兄弟要反,虽然张作霖的政治地位略高一筹,但是两人的军事储备却旗鼓相当。为了不翻脸,众位兄弟坐下来打麻将,席间老帅看似被动憋屈,却在话语中暗藏机锋,拖延时间力图掌握局势。
对这种江湖关系,电视剧是有反思的。剧中一段张作相的话,被评论人视为经典:“他们这一代是在日俄战争期间打起来的,那时他们对于外国侵略者,多出于实用态度,能利用则利用,能周旋则周旋,没有今天鲜明的国家民族意识……”
叙事灵动不过分超前,张黎的作品要慢慢品
张黎的镜头对电视剧而言是有点“奢侈”的。前卫的镜头语言让张黎的作品充满了独到的美学品质,却也曾让他陷入过“不接地气”的争议。比如电视剧 《圣天门口》,就因出现不少现实与回忆的穿插镜头与隐喻镜头,被指实验性太强,不够通俗易懂。撇开了过强的实验性与个人趣味,《少帅》 被业内视为张黎的一次回归。
在找到了表达最大公约数的同时,《少帅》 的叙事依旧是有特点有灵气的。比如电视剧开篇便展现了老年张学良坐于轮椅,独望大海的情景。而在之后的剧情推进中,老年张学良的形象不时浮现,仿佛整个故事都是老人的回忆。两重时空的跳切以及个体回忆本身的暧昧性形成的叙事复调,又为观众提供了故事之外的又一个思考维度。
张黎是少数会为了某个镜头的用光与现场温度等待数日的电视导演之一。在《少帅》 中这种等待一如既往。有一幕老帅少帅父子送别的戏,从北京一路拍到河北。当时天很冷,为了引出演员的最佳状态,导演不惜花费时间与精力,在新拍摄点搭建一个同之前的拍摄点一模一样的场景,之后又为了温度与光线反复调整。
有一位制片人“无奈”地表示,张黎的作品要慢慢品,但这是一个慢不下来的时代。张黎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这不是一个产生经典的时代。”在资本、收视至上的喧嚣制作环境中,思想与余味正成为古董,快消品式的奶油冰激凌成了市场最爱。对此,张黎说:“艺术作品要对得起观众,如果因为图快、偷懒,就不去坚持,行业是不会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