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上财现象”引发关注

2016-03-22信息快讯网

 

在上海财大信管学院,小组讨论课学术氛围浓郁。(葛冬冬供图)

这是上海财经大学新近交出的亮眼“成绩单”:2015届全体毕业生平均月薪为税前6940元,半数毕业生在金融领域就业。

关于上财的利好消息远不止这一项。去年出炉的一份“201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薪酬排行榜100强”排名,上财位列全国第三,力压北京大学。还有机构统计,在全国60多所财经类院校中,上财毕业生质量排名第一。

上财近年来快速的上升势头,令不少高教界人士刮目相看。内行看门道,目光聚焦于师资:在这所学校,教师岗位早就不是“铁饭碗”,师资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是常态。以2015年为例,上财新聘教师59位,而因退休、离职流出的教师有33位。

尽管上财教师的“流动退出率”较高,但老师们并没有“人心不稳”,相反,很多人的治学幸福指数还挺高。比如,这座校园没有一幢让人眼前一亮的“气派”大楼,但老师们对办公环境却一片点赞———上财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最优渥的办公场所,从来就是留给教师的。

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学生,从吸引、留住一流师资开始。“上财现象”,很耐人寻味。

高效的办公系统,透射对师者的尊重

很难想象,不少新进教师对上海财大的好印象,居然是从学校的办公系统开始的。

“一名新教师到上海财大来工作,无论是发表的文章,还是获得的奖项,只需要在学校办公系统上录入一次,今后无论评职称还是参加院系、学校等各种考核,或者参报各类奖项,个人信息都会从后台自动调取,再不需要反复录入。”在上海财大金融学院教授朱小能眼里,学校的办公系统虽然不一定是最“高、大、上”的,但非常高效,最大的优点是将学校教务、科研等行政部门的功能高度整合,为老师们节省了很多时间,避免“重复劳动”。

“没有对比,就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感受。”一位在上财任教两年的教师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前东家”任教时期的种种遗憾:有一年他去参评一个高级别的人才奖项,填申报表时,为了提供历年论文发表的证明,这位教授光国家图书馆就跑了好几次,因为他需要复印相关资料。加之部分论文是早些年发表在国外刊物的,连国图都调取不到,他只好再托人到北大、人大等高校的资料库去搜索、复印。申报一次奖,怎一个折腾!

事实上,走在如今的高校里,时常能听到老师们对学校行政系统的抱怨。诸如,为了参加项目或报奖不得不“跑”学校职能部门且屡屡吃瘪,被各种办事规章搞得晕头转向……而在上海财大,“让信息化为人服务”的治校理念催生出一套高效的办公系统———光这件小事,就让很多教师从入职开始,就感受到这所商科院校不一样的氛围。

“平心而论,学校行政部门的主要精力是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服务,还是‘朝南坐,、忙着履行监管职能———光这一点,就很能体现一所大学的治学理念。”朱小能说,大学行政部门的工作重心向“服务”倾斜,本身就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也直接勾连着高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形成“接力引进”效应,让人才举荐人才

人才引进在大学里从来都是头等大事。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实施海外学术招聘制度的上海财大,师资队伍中海归比例不小。最近几年,不少海归学者渐渐扎根后,出于组建学术团队或从事前沿研究的需要,开始主动向学校推荐急需引进的同行一流人才。在上海财大,由一流人才举荐一流人才、由专家推荐专家的“接力引进”,正在为学校的人才库带来更多、更新鲜的“活水”。

3年前,由上海财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葛冬冬牵头,“管理科学与量化信息研究中心”在学院揭牌。以这个聚焦管理优化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心为依托,葛冬冬向校方推荐了好几位学术界的“高人”,其中就包括原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陆品燕。

“大数据时代,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必须交叉、复合,才能在基础研究上有所推进。”葛冬冬说,最初他提名引进陆品燕时,心里根本没底:一所特色学科都围着“财经”转的院校,是否愿意花较大的代价去引进一位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 去年底,放弃百万年薪,陆品燕全职受聘上海财大。据说,上海财大的这一引才工作推进速度极快,“前后不足一个月”。

前不久,已出任上海财大教授的陆品燕提议,为了更好地组建小组从事学术研究,希望学校能引进一位俄罗斯籍的专家,而这一提议又马上触发了学校层面的“定向”人才引进。

“非升即走”,确保师资队伍的“活性”

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对优越的治学环境的同时,上海财大对教师考评之严格,在沪上高教界也独树一帜。

“我们学校的终身教职不好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直言不讳,近年来上海财大招聘的师资,一大半是海归。这一部分新进教师实行“1年试用、3年一小考、6年一大考”的常任轨制度,也就是俗称的“非升即走”。

在上海财大,几乎每年都有一些老师因为感觉完不成聘期内的考核要求主动离职。根据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这所高校师资流动的比例,要高于很多同类院校,甚至是985高校。有意思的是,“流出”的教师尽管心情低落,但离职时公然和学校“非升即走”制度叫板的,几乎没有。

樊丽明说,上海财大严格执行“非升即走”制度,但绝非机械地“一刀切”,而是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尊重学术的规律。比如,有的教师投稿到国际核心期刊的发文时间较长,可眼见“大考”日期将至———遇到这种情况时,院校层面会对教师的综合学术表现做出评估,通过评估者,会被允许延迟到入职的第7年甚至第8年接受“大考”。

建立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常任轨制度有效实施“不走样”,这是上海财大得以保持较高学术创新“活性”的根本原因。

最近几年,在一些国际权威的顶尖期刊发文排行榜中,上财实现了从榜上无名到位列国内高校前茅的飞跃。在2013年荷兰蒂尔堡大学世界经济学顶尖期刊发文排名中,上财位列全球第61名、中国大陆第1名;在2015年美国UT达拉斯分校世界顶尖商学期刊发文排名中,上财位列全球第82名、中国大陆第3名。在2015QS全球学科排名中,上财的会计和金融学科跻身全球前200强。

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