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会少年宫“大理石大厦” 藏着多少童年秘密
嘉道理公馆因其建材使用了大量从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故以“大理石大厦”著称中外。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在无数青少年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在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最近,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的小演员们正在少年宫少年厅紧锣密鼓地彩排。今年是中加建交46周年,上海与蒙特利尔市缔结友好城市31周年。金秋9月,小伙伴艺术团60余人将赴加拿大交流演出。艺术团特别准备了根据加拿大民歌改编的民乐六重奏《红河谷》,以及用中国特色乐器“竹笛”演奏加拿大著名歌手席琳·迪翁的成名曲《我心永恒》。
谈及中福会少年宫少年厅,小伙伴艺术团的所有大型演出都会在此排练,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走出了众多名人和艺术家。著名画家陈逸飞在这里开始了他成为一名“艺术大师”的梦想;著名歌唱家黄英在这里向国际大奖冲刺,最终成为全球歌剧界公认的“蝴蝶夫人”;知名演员孙俪曾是小伙伴艺术团舞蹈组上世纪90年代的组员,之后走上影视道路成为家喻户晓的“甄嬛娘娘”……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早已数不清。
中福会少年宫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由宋庆龄女士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综合性、群众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1953年6月1日,宋庆龄在此正式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而“大理石大厦”正是中福会少年宫的标志性建筑。上世纪20至40年代,该楼原系英籍犹太富商埃黎·西拉斯·嘉道理的私邸,嘉道理公馆因其建材使用了大量从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故以“大理石大厦”著称中外。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在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设计师醉酒后的奢华作品
19世纪60年代,英籍犹太人埃黎·西拉斯·嘉道理到上海经商,因经营得法,到了1863年,他已经成为上海煤气公司老板和五六十家工厂的大股东,其子也来沪协助父亲。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嘉道理家族在地产、电力、煤气、建筑、橡胶等行业获得巨大成功,老嘉道理本人成为上海犹太总会会长,热衷慈善和教育,并在上海捐建了多所学校和医院,成为与沙逊、哈同齐名的犹太大亨。
而嘉道理大理石住宅的修建,却是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1919年,嘉道理原先的住宅失火,住所毁于一场火灾,妻子也不幸在火灾中罹难。嘉道理悲痛欲绝,为避免睹物思人,他带着两个儿子回伦敦暂住,行前委托好友建筑师格莱姆·布朗在今天的延安西路64号上重建新屋。临行前,他把新屋交给马海洋行设计后便不问此事。谁知负责设计的建筑师格莱姆·布朗是个嗜酒如命的人,似乎只有酒能让他灵感迸发,怀着浪漫之情开始工作。因此,每每在喝完白兰地之后,便在图纸上大书豪情,最后把只需要供给四五个人住的私人住宅变成了一座大理石宫殿。
5年后,嘉道理返沪,看到的是一座令人瞠目的通体洁白的大理石宫殿,一个烂醉如泥、躺在医院的建筑师和一张高达100万两白银的账单……这座耗资100万两白银的宫殿建筑,就这样在纵横交错的灵感中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显赫一时的私人住宅。
承载慈善、救助、共济精神的宫殿
嘉道理交友甚广,大厦经常是亲朋好友满座,云鬓杯影交错。嘉道理是犹太人总会会长,协会机构就设在大厦内。每逢犹太人节日或圣诞节,大厅里总是举行盛大的舞会。
可就在嘉道理家族入住大理石大厦不久,二战开始,大量欧洲犹太人逃难至上海。1938年,犹太难民涌入上海避难,嘉道理在大厦里召集会议,商议采取行动救助难民。嘉道理家族在沪积极组织救援,一时间,上海所有的犹太社团和社会救济组织都云集在大理石大厦,决定建立“上海援助欧洲难民委员会”联合帮助难民。嘉道理为大厦注入了生命,使之成为真正的宫殿——一座充溢着乐音舞影和欢声笑语,承载着慈善、救助、共济精神的宫殿。嘉道理家族还出资创办了上海犹太青年学校,专门招收欧洲犹太难民的子女。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24年,因其建材使用了大量的从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故以“大理石大厦”著称中外
然而,随着1941年日本人进入上海租界,老嘉道理被关入闸北集中营。1944年,嘉道理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家族财产也全部被日本人掠夺,大理石大厦被日军当做军事指挥机构。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第一批登陆上海的美军与老嘉道理的两个儿子取得联系,困居大厦内的两兄弟兴奋之余,当夜打开大厦所有的电灯,欢庆战争结束。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成为美英澳的军人联谊中心。1947年,嘉道理家族迁往香港
,大厦从此空关。解放后,嘉道理家族结束了在上海的业务,致力于在香港发展。
最美的环境给予最初的艺术积累
通体洁白的大厦,内部装饰以18世纪欧洲皇宫为样式,可谓富丽堂皇。门楣精雕细镂,漆以古铜色花纹;室内墙面多用金箔贴饰,房顶饰以石膏图案,色彩花纹各异;楼梯全用大理石砌就,柚木扶手,铜质栏杆;地坪除了用大理石外,均为水曲柳、柚木嵌线图案;底层大厅的四壁用大理石雕刻,顶上悬挂8盏吊灯,华灯齐放,满堂生辉。整个建筑包括楼下和楼上,设有舞厅、餐厅、会客室、休息室、娱乐室和卧室等,大厅穹顶垂下水晶吊灯,室内多用金箔贴饰,视觉效果华美异常。这一欧式皇宫式样的大楼,仿巴洛克风格,内部装饰极尽奢华。如今,整幢建筑保存完好,房屋格局基本保持原样。
1989年,大理石大厦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由政府投资2000万人民币重新修缮一新。1953年儿童节前夕,在宋庆龄的建议下,大理石大厦被改作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从此,这幢见证过上海犹太家族风云变化的私邸,开始为千千万万的红领巾服务。
大理石大厦原貌
现在,每间大理石的房间改为孩子们的学习室,从静谧、精美的室内时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你可以在大厦里寻觅,猜想哪间大理石的房间里曾有少年的陈逸飞在习画、黄英在唱歌、孙俪在翩翩起舞……如今,嘉道理家族后人每年对半岛酒店新进员工培训时,也会组织新员工来少年宫参观当年的私邸。嘉道理的儿子曾说:“得知我父亲特别喜欢的建筑,现在被成千上万的儿童使用着,对我来说,是件高兴的事。”
一座建筑也如人一样,有它自己的命运。对大理石大厦来说,把少年宫建在宫殿里,很符合少年宫的本义。为了让艺术走进儿童的世界,1955年宋庆龄亲手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成为上海第一个儿童艺术团,也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大理石大厦提供了最美的教育环境,那种于细微处展现的艺术沉淀,给予了孩子“最初的艺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