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优势被超越与各位饭碗息息相关 看完都落泪了
中国的劳动力到底有多高,当下是否已全面赶超国外了?小编采访了许多企业都纷纷表示现在劳动成本那叫一个字贵啊,用人都用不起,加上现在实体经济在转型阶段,很多产业都在去库存,这更是对企业“雪上加霜”,在小编看来这个可真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这可是跟大家的饭碗都有息息相关啊!那么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下相关的数据。
据牛津经济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预计仅比美国便宜4%。天呢!这组数据简直太令人感动震惊了!但更劲爆还在后面!
报告称,中国依据生产力调整过的制造业工资在过去10年增加了两倍,从2004年的4.35美元/每小时增加到去年的大约12.47美元/每小时。报告还列举了其他多个国家的情况,其中预计奥地利、德国、瑞典的劳动力成本都将是美国的两倍甚至更多。而与中国相比,日本、墨西哥、印度的劳动力成本都要更低,其中印度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三成多,日本也仅为中国的百分之七八十。
对于此数据,小编实在感到有些不能相信,也采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分析师指出,让中国企业感到人工成本偏高的原因并不在于工人实际收入增长得快还是慢,而是在于中国的工资增长已经大幅超过了生产力的增长,而强劲的生产力帮助美国有效地拉低了劳动力的单位成本,即与员工产出对应的工资。
如果把国家GDP构成看作是一张资产负债表的话,可以把其分割成四个方面。即:收入、费用、税收和利润。
按照需求端学派的观点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生产创造收入的增加。
而目前,基于决策层提出的“供给侧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未来中国要走的是供给侧学派路线来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宏观政策。需求派存在“增收不一定增利”的现象。与需求派通过超发货币刺激投资生产来增加“收入”环节不同,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着力点则放在了减税,减少企业生产费用和增加企业利润这一块。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利润。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在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之下,企业的经营将会得不到货币效应的“规模化”刺激,其生存的压力会更大。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未来政府出台的政策会更加倾向于通过减税和降费来实施。
对于减税方面,近期,我的同事已经谈过了,在此,我想再谈下对于降费这一部分。
对于降费,目前可供考虑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薪资增长,一个就是调整五险一金缴纳比例。而前者力度则更大,效果更加明显。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日前有研究结果如下图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而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则丝毫未见改善。分析师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薪酬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叠加人民币走强的影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 4%。从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 25%)和英国( 30%)。尽管同期印度和中国的产生效率已经接近翻番,但相较而言,美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所以,从单位生产水平上,中国企业为劳动力支付的工资和职工的产出没有与国际水平相适应。
所以,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对于中国的制造业而言,单位生产率还是很低。中国劳动力的成本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我国的成本明显不具备优势。
博览研究员认为,薪资增长过快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不仅削弱了企业扩张的积极性,也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使国外投资者不再将工厂设在中国,不利于经济增长也不利于就业。虽然,很多专家表示减税。但是,博览研究员认为,如果企业获得报酬变难,成本过高,即使减税,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可能也难以提高。减税的前提是企业愿意生产。
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有必要控制薪资增速和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按照克强总理的说法就是“总的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对于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政府实则处在两难的困境之中,既要考虑到民生福祉,又要谋划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高,产出效率低,薪资增速快,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都需要统筹规划,要想经济能够稳定发展,从未来的大局出发,除去减税,上述方法还是可以参考的。
中国制造业优势被越南“替代 ”?
一个东南亚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电子生产车间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的国家,那就是越南。越南比中国在制造业上更有优势的地方就是低廉的工资,目前来看,中国的平均最低水平也是越南工薪水平的两倍之多,这让中国在争夺制造业市场的过程中失去优势。
据悉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三星公司完全看好越南:这家韩国公司已有一半以上的智能手机在越南生产,三星刚刚投资30亿美元在越南建设了第二家智能手机工厂,并计划进一步减少在中国的生产。
业内人士跟小编介绍,到目前为止,国内的不少知名的制造商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的生产设备依旧是依靠进口,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尤其是一些精密器具只能进口,受控于国外跨国公司,这就为进一步的发展制造埋下了阻碍。在业内人士分析看来,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多年发展,中国是不少高精尖产品的制造产地,但不少工厂只是低级技术的聚集,并不涉及高技术的练习,没有技术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当中国在生产链条上向上移动时,越南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要想继续在世界舞台上迈进,中国就必须要在世界市场上转型成功。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制造业也亟需做好准备,准备迎接来自周边国家制造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