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周欣: “冷”判是非曲直“热”显司法温度

2016-04-05信息快讯网

 

周欣(右一)和“周欣工作室”成员在分析案情。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人物小传

周欣,女,1971年6月生,现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信访三组组长、审判员。她二十年如一日,以优秀的工作业绩、严谨的审判作风和清廉的职业操守,奋斗在重大刑事案件审判第一线。如今她又在信访岗位上耐心为群众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宣传法律。她曾先后荣立上海法院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法院优秀法官”等荣誉。

■本报记者 刘栋

手握法槌的她,庄重而威严;日常生活中的她,恬淡而纯粹……身为一名女法官,周欣身上似乎有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质。她常说自己是个笨拙的人,可在工作上却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理性;她是惩治犯罪的“冷面法官”,可在当事人眼里,她又真诚仁爱有温度。

个头不高、一头短发、不施粉黛,可就是这样一个“掉入人群中就找不到”的普通女性,在她近20年的法官生涯中,参审刑事案件1474件,结案率达到100%,且无一错案,审判质量和效率在上海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周欣获评全国模范法官的消息传来,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她依旧淡淡地说:“像上海法院众多的普通法官一样,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多的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一名认真的法官。”

天生“适合”做刑事法官

熟悉周欣的人都说,她天生“适合”做刑事法官。

早在读大学期间,周欣就对刑事法律有着特殊的偏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她,刑法、刑诉法的专业成绩最为突出。更让人意外的是,她还很喜欢法医学,不仅上课时听得仔细,而且还经常跑去学校存放尸体和器官标本的法医室里对着课本研究。

大学毕业,周欣“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

刚开始,在负责办理重大暴力犯罪案件的刑一庭里,文静瘦弱还有些书生气的她并不被人看好。“让一个姑娘来我们这儿,能行吗?”时任庭长的张志杰回忆,他第一次见到周欣时,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

很快,周欣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张志杰的顾虑。当时,刑一庭受理了一起震惊上海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4名被告人都是澳门黑社会性质组织“大圈帮”的内地行动组成员,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行凶,导致多人死伤。案子到了周欣手里,面对凶神恶煞的被告人,她无论是在庭审中的讯问,还是庭后的提审中,都表现得镇定自若。后来,张志杰问周欣:“面对这样的被告人,你难道不害怕吗?”周欣只是笑了笑,说:“这有啥好害怕的? 以后这样的案子还很多吧?”

在感慨周欣心理素质不错的同时,张志杰逐渐发现这个姑娘对核实案情有近乎严苛的细节要求。

周欣曾办理过一起“经典案例”,这是一起发生在春节期间的故意杀人案,案件认定事实主要靠间接证据和被告人的供述。作为一审主审法官,周欣加班反反复复将100多小时的审讯录像看了3遍。“第一遍,安静地倾听口供内容,查明是否有刑讯逼供现象;第二遍,与笔录进行核对;第三遍,对细节进行摘要,然后附进审理报告。”周欣后来解释说,要对被告人作出不纵不枉的判决,审查其供述是否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令人惊讶的是,周欣对其中很多细节的查证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比如:案发现场有一个鞋印,被告人曾经供述自己作案时穿了一双某品牌的皮鞋,这双鞋大约已穿了半个月。为了印证这一说法,周欣让公安机关做了侦查实验,找了一双同品牌同款式的皮鞋,让一名公安人员穿着这双鞋走了半个月,然后踩上一个脚印,与现场遗留下来的鞋印进行比对。

这起案件一审判决前,周欣光审理报告就足足写了97页。此后,这份对案件细节考虑周全、逻辑严密的审理报告成为刑庭指导办案新手的参考范本。

威严来自对法律的敬畏

三尺法台之上,周欣是个有着强大“气场”的女法官。

“现在开庭!”每每听到周欣敲响法槌,经常与她唱“对手戏”的检察官也会立马打起精神。“到了法庭上,周欣完全不像平时,声音洪亮,语言铿锵,更让人叫绝的是她对庭审节奏的把控。”在上海市检察院一分院的检察官于爽眼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被告人,法庭上的周欣都是一样指挥若定。

这种“气场”并非天生而来,更多的是靠着周欣后天的努力。“刚做审判长时,为了让自己显得威严,我也会刻意提高声调或摆出严肃的表情。”可慢慢发现,法官的威严更多是来自于对法律的敬畏,坚持用法律标准衡量事实,冷静地去评判是非曲直,公平公正地对每起案件作出裁判。

周欣曾办理过一起“瓜园电网电死人案件”。案件案情并不复杂,瓜农老徐为防止他人偷瓜,在瓜田内设置电网,结果却导致一人触电身亡,检方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老徐提起公诉。案件开庭后,被告人老徐在法庭上辩解,他也担心过会出事,专门找人在架电网时安装了漏电保护器。

“按照法律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如果老徐是过失犯罪,最终的判决结果将完全不同。”庭审后,周欣设法找到瓜田附近的电工,询问其是否知道徐某安装漏电保护器一事,电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她又再次联系公安机关,要求进一步确认现场勘查照片是否全部移送,后经查实,有一张未移送的现场照片中的确有漏电保护器的影像。据此,合议庭认定徐某的辩解属实,并作出徐某并非故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而系过失犯罪的公正判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周欣喜欢读张爱玲的书,也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法官执掌严肃的法律事业,所以要冷静判断是非曲直;法官因为阅尽世态人情,所以要提供有温度的司法。”周欣说,法官应当兼具“冷”与“热”这两种精神特质。心中有了“冷”与“热”,胸中便自有丘壑。因为时刻心怀那份对当事人的真诚、仁爱之心,就会忠于法律、无视诱惑,作出公正无私的裁判。

真情是灌溉人性的最佳养料

在周欣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一盆兰花。很多人不知道,这盆茂盛的兰花曾濒临枯死,正是周欣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悉心照料,才让它起死回生。

一次次目睹案件中生命的陨落、家庭的离散,一回回近距离感受当事人心灵的震颤,近二十年的刑事审判职业生涯,赋予周欣的除了一丝不苟到几近“严苛”的职业习惯之外,更有洞悉到生命本真的情怀。“真情是灌溉人性的最佳养料,所以对待每一个生命都必须怀着敬畏之心。”周欣深知,自己作出的每个司法判决改变的都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能改变更多人对世界的看法。

法律是无情的,法官则是有温情的。前几年,周欣办理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张某的独子小张因为琐事与学校同寝室的小王发生矛盾,结果在争执中被小王故意伤害致死。小张被害后,张某夫妇俩无心工作,终日以泪洗面,抱着满满一皮包儿子的照片,从老家赶到上海。在周欣合议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张某夫妇天天抱着遗像到法院,要求判被告人死刑。

周欣一次次接待张某夫妇,安抚劝慰他们,常常花上半天听他们对着被害人的照片哭诉。周欣深知他们丧子的痛楚,一面抚慰说明法院会依法公正判决,一面奔走为他们设法申请司法救助。最后,案件被告人小王并没有被判处死刑。但张某夫妇最后一次来到法院找到周欣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要去写一本书,把我遇到的事,遇到周欣您这样的法官,感受到的温暖原原本本写出来。我们拉着您哭诉时您从没有嫌弃过我们,总是递过来餐巾纸、水杯,说到中午您自己掏钱去买来面包食物给我们吃,听到动情的时候您还把手按在我们的肩膀上,跟我们自家的亲人没两样,这些情景我们永远忘不了。”

如今,周欣离开了三尺法台,来到法院信访部门从事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在她看来,无论是从事审判工作,还是从事信访接待,都要胸怀对案结事了的不懈追求及处处为当事人着想的为民情怀。“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每一次调解工作做到‘做无可做’的地步。当事人不理解法律,我们可以再一次释明;当事人痛哭吵闹,我们就耐心倾听,温言安抚;一次、两次、三次达不成调解,我们也不气馁,想方设法寻找突破,促成调解。”周欣说,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藉由法官之手,才能带给更多人公平与正义、幸福与安宁。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