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金融女”年薪高开销大眼光高 同龄男性难“入眼”

2016-04-06信息快讯网

上海陆家嘴旁边的东昌路,被称为“黑暗料理一条街”和“陆家嘴食堂”,不少金融从业人员在这里就近解决午饭。谈起金融女,有的人会自动代入“高学历、高收入、见多识广”的印象,也有人会脑补“眼光高、现实、大龄剩女”的画面,这个被标签化的群体,究竟是如何看待工作、感情和社交生活的呢?

职业

“披荆斩棘”入行

认同“工作大于生活”

从会议室走出来时,Yolia一身黑西装叠搭白衬衣,这比较符合人们对金融女的印象:专业、实用主义。她自然地交换名片,上面显示她在基金行业工作10年,目前是主管公司中后台业务的市场经理。

虽然市场经理常常要对外独当一面,但是Yolia并没有很多微信好友,朋友圈更新频率更是低到难以察觉。在她的362位微信好友里,同业人士178人,其他合作伙伴40人,同学11人,亲戚朋友94人,还有38人是做海淘代购、有机农庄等的微商。“我给微信做完减法,剩下的人不多了。”Yolia说。不少金融人士的朋友圈具有极简风格,惜字如金,只谈风月,以免在市场敏感时期,散布不当信息引起市场波动。

什么叫应聘者踏平门槛,Yolia着实深有体会。当年恰逢某基金公司计划发行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在报纸上公开招聘客户服务人员,她就从山西来到上海,和4000名求职者一起参加面试,经过层层筛选,最终6人被录用。

入职不久,她就感到了机构岗位和条线间的“鄙视链”。“很多老板当时把客户服务看成接线员,接接电话就行了,是最轻松最简单的工作。”Yolia说。新进员工收入略残酷,每个月1000元,合租房费要先扣掉四五百元。

不过,开放式基金一发行,电话就像纸片一样飞来,有的人打电话要求算出赎回时间和收益的关系,她就要帮对方把每笔收益计算出来,算错了还会被罚工资,最多时一天能接150个电话。其他人下班走了,她就泡在阅览室看各大金融报纸杂志,碰到看不懂的专业词汇挨个翻书查。过了半年,深圳某家基金公司成立,想要挖一个人过去组建客户服务团队,市场部的领导授意推荐Yolia,她就此人生第一次成功跳槽。

在金融行业,通过换部门、转岗、跳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能力突出者实现薪资三连跳还是挺常见的。Yolia现在手下有不少90后,可是像当年她一样晚上自动加班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让90后加班或者突击完成一项任务特别困难,他们会以临时通知为由对抗,不会说不顾一切也要把任务完成。”当Yolia想到“生活大于工作”的职场新人,她无奈地说。工作结束后,Yolia回到虹口区公司附近的一套两室户,租金5000元,看看书、翻阅公众微信号,吃妈妈煮的住家饭。周末她会让自己彻底放松休息,做做家务,淘淘宝,上个月支付宝消费4000多元。单身的她觉得这种状态挺好。

当话题涉及感情状态时,她欲言又止地思考稍许作答:“我觉得找一个和自己能互相理解的伴侣比将就一生更重要。结婚并不是生命里一定要发生的事情。”Yolia现在喜欢看一个叫《侣行》的真人秀节目,节目记录了一对夫妻极限冒险长途旅行。“爱不是终日彼此对视,而是共同望远方、相伴旅行。”当这对夫妻结婚时,德国总理默克尔专门发去邮件,摘引了《小王子》中的这段话,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