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信用评级的醉翁之意
核心观点
此次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的展望,似乎也是在与国际上要做空中国金融资产的一些炒家进行呼应。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对冲基金的掌门人放出风声要做空中国金融资产,但是中国经济企稳以及中国政府果断的市场干预使得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价格也稳中有升,做空的炒家们不仅没有如愿以偿,可能还做了亏本买卖。此时,靠投行和基金生存的评级公司如果再按兵不动可能要开罪这些投机家。如此我们可能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委
继3月2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下调后,标准普尔也于3月31日在维持中国主权信用等级AA一的同时下调了展望,由稳定调降至负面。但是,金融市场没有任何反应。显然,是评级公司“没远见”,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那么穆迪和标普此时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到底有何用意? 仅仅是他们做了错误的评判吗? 笔者认为这与他们长期以来存在的偏见和背后的利益驱动有关。
主权信用评级存在着偏见
主权信用评级,从其定义讲是对一个主权国家政府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做评估。与对公司和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不同,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观判断因素在其中占据更大权重。以标普主权信用评级通常所包含指标为例,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外部因素、财政因素和货币因素等五大指标。其中很多并非客观的指标,即便是经济因素的指标,在经济增长前景之外,经济结构也是主要评判指标,而得分高低并非取决于客观的绝对量指标或者比例指标,主观的动态变化预测是主要依据。
目前,国际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惠誉都有自己的主权信用评级,在具体的形式和评级流程上各家公司存在一定差别,甚至在级别的标识上,三家公司也不一样。比如,标普的AA一,相当于穆迪的Aa3。但是主权评级的主观性使得三大评级公司的主权评级常常引起国际社会的批评。最集中的批评是这些信用评级公司戴着有色眼镜,存在政治偏见,通常高估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低估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比如,标普长期将中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维持在偏低的水平,在2008年前一直维持A一级,比希腊的主权信用级别A十级还要低。如果按照客观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来衡量,中国的经济增长、外汇储备、财政赤字、债务负担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等与信用能力直接相关的指标都远远好于主要发达国家,级别被低估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主权信用级别在国际上常常遭到诟病。
国际评级大鳄信誉遭重创
主要评级公司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的评级表现已经使得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誉大打折扣。人们不会忘记在美国次贷危机前,三大公司将次贷资产支持的证券化产品评为“高级别、低风险”的资产;人们也不会忘记三大评级机构早就知道希腊隐瞒债务规模的实情,但是仍然将希腊主权债务的级别维持在A以上;当高盛等投资银行要做空希腊和欧洲国家债券时,又是这些评级机构连续大幅度下调希腊以及其他“欧猪”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给市场造成恐慌。国际社会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并非客观公正的信用风险评估者,他们的利益是与国际大投行和对冲基金等跨国投资者的利益一致的,或者说就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
此次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的展望,似乎也是在与国际上要做空中国金融资产的一些炒家进行呼应。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对冲基金的掌门人放出风声要做空中国金融资产,但是中国经济企稳以及中国政府果断的市场干预使得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价格也稳中有升,做空的炒家们不仅没有如愿以偿,可能还做了亏本买卖。此时,靠投行和基金生存的评级公司如果再按兵不动可能要开罪这些投机家。如此我们可能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委。
警惕评级调整的醉翁之意
从中国本身而言,我们目前是资本、尤其是货币资本的净输出国。主权信用级别调整可能直接影响的主权债务融资成本变化对我们不造成任何冲击。中短期内中国的金融资产回报率也继续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尽管下降,但是我们的贸易收支仍然会维持顺差状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经济基础十分坚实,国内外资本大规模撤出中国的因素其实并不存在。因此,我们的确可以不理会评级机构对我们主权信用级别的误判,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评级机构调整我国评级展望的理由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比预期缓慢、实体经济债务上升、金融市场风险增加等。这些因素会在其他层面影响对中国经济的误判,我们不能不警惕醉翁之意,通过加快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予以延伸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作为大股东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未来发行债券的评级。信用级别对于亚投行的融资成本会有很大的影响。国际评级机构如果低估亚投行的信用级别,我们不仅要予以坚决的反对,而且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次贷危机以后,国际社会要求评级公司的评级更加透明,信息披露更加准确的呼声不断,美国也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新法案 《多德一弗兰克法案》 中对评级机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让评级机构对其评定的级别承担法律责任。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本国的评级机构,并通过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意图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这一切都说明穆迪、标普等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此次他们调降中国主权信用的展望,金融市场没有任何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文/徐明棋(作者为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