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加装或更新电梯 “破冰春风”自哪里吹来

2016-04-14信息快讯网

 

老房加装或更新电梯 “破冰春风”自哪里吹来-信息快讯网

怒江苑7号楼居民利用楼体特有结构,自筹资金加装电梯。袁婧摄

在长征镇怒江苑7号楼加装电梯成功后,普陀区有不少小区按照“怒江模式”成功实现了电梯加装立项。此前,杨浦区有成功案例,徐汇区中山苑停摆的老电梯也通过业主自筹资金实现了“更新”。

受制于资金问题,困扰于个体得失不均的现实,老房加装或更新电梯始终处于“冰冻”状态。2007年以来,上海曾有一些小区通过各种路径进行尝试,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去年,“破冰”的迹象开始出现。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几个成功的居民小区,试图去捕捉“春风”的源头。

“社区大咖”是关键一环

记者对于多个成功安装电梯的小区的调查发现,“熟人社区”对于居民利益的协调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熟人社区”中自然“生长”出的“社区大咖”则是电梯能不能装上的关键一环。

普陀区梅川路的怒江苑小区7号楼加装电梯花了一年多时间。他们家家户户“凑份子”,凑出电梯安装费;如今,电梯运行已有半年,居民们不光为后续的电费安排了平摊方案,家家户户还自觉做起电梯清洁工作。不少来“取经”的居民看到电梯都感到“眼前一亮”:电梯内一尘不染,有一种“五星级的温暖”。

怒江苑是上海大众汽车于1998年建成的小区,算是售后公房,绝大多数都是当年的“原班人马”。将近20年的邻里相处,加上平日里工作上的接触,兼具“邻居”和“同事”身份的居民们,真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家住7号楼602室的朱红红是加装电梯的牵头操办人。财务出身的朱红红刚退休,为装电梯这件事推掉了返聘岗位,专门办理申请、报批等最繁杂的手续。“人家都说我们能装上电梯是奇迹。”朱红红说,“我们这栋楼里的居民,没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务员,全靠齐心协力,把需要的46个图章全部盖齐了———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这与审批金茂大厦的流程是一样的。”

自治平台讲求协商能力

上海关于推进基层治理的“1+6”文件把“自治能力”摆到了突出的位置。这其中,“优化社区协商共治平台”是一个重要方向。老房装电梯,考验的就是社区的“协商能力”。

老房加装电梯,需要一栋楼宇的居民集体协商,楼宇成了最小的“自治载体”。以往失败案例显示,底层居民的反对往往是导致整个项目失败的主因。

朱红红说,楼宇里的协商,形式不重要,能不能让所有家庭畅所欲言、彼此沟通,才是关键———很多矛盾,就是在居民的直接沟通中消失于无形。

怒江苑7号楼的协商会议,不讲究地点,不拘泥形式,30多次协商会议都在居民家中举行。高层住户原本也担心“底楼二楼的住户不同意”;但是,面对面沟通过就是不一样———101室住着陆龙根老先生和妻子,都已经70多岁;102室住着张健全一家三代四口人。拿到征询单的他们,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勾了“同意”。他们表示:楼上的住户每天爬八九十级台阶,装电梯应该支持。

去年4月底,在与怒江苑业委会签订的 《加装电梯协议书》 上,7号楼从101室到602室,所有12户业主都签了名,一个也不少。

装电梯好事多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家每户的“份子钱”怎么摊。怒江苑7号楼经过测算,电梯成本、土建、安装以及楼道装修费用共需64万,拿到各种补贴之后,业主需要自筹资金40万元。

充分的协商仍然是关键。业主们就建造以及后续使用、维修费用分摊开了四五次协商会议,商定了最终方案:一楼住户不出钱,二楼每户出1万多元,楼层越高出钱越多,最高的六楼每户承担11万多元。

居民、小区、政府之间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在怒江苑、中山苑,居民们发现,在电梯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小区的信任链打通了,政府与社区的距离也变得更近了。

中山苑业委会主任齐江说,目前小区13幢楼的电梯全部“更新”;电梯通了,信任链也被打通:业委会通过公开招投标,召开业主大会征询意见,选聘了新的物业公司;同时,张榜公布物业服务支出明细,动议调整物业费。经投票,物业费顺利从每月每平方米1.2元上调至2元———一切平稳,没人跳脚。甚至还有业主一下子补上了欠缴三年的物业费,“小区走回了正轨”。

在怒江苑,居委会书记毛萍芬也传来好消息:通过7号楼的电梯加装经验,区房管局等部门找到第三方,为居民加装电梯盖公章设计“捷径”。现在,小区内已有7个楼宇进行申请,周边梅岭北路小区也通过了征询正式立项。毛萍芬笑着说:“政府部门不再高高在上,大家正在努力,不让怒江苑成为孤例。”

编者按

致力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上海“1十6”文件于去年1月发布。这一系列文件重新定位街道的功能,改变了街道的组织架构,更新了社区工作队伍,鼓励社会力量释放活力,激励着社区的创新精神。

对于生活在社区中的人们而言,评价这一年多来的改革成效,最实在的标准莫过于自己的“获得感”。正是基于这一标准,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不少社区治理中的“瓶颈”正在突破,一些“卡壳”的实事开始推进,曾经一团乱麻的利益关系逐渐厘清。

报记者 祝越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