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成为综艺秀场,错在哪里
“跑男”摄制组进浙江博物馆引发学者与网友的不满
“博物馆可以通过商业或娱乐活动吸引公众,但是选择什么样方式应该谨慎。喧嚣不应成为博物馆的追求。”这两天,真人秀节目“跑”进博物馆的新闻持续发酵,有学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更多人开始讨论,博物馆为扩大影响赢得注意,是否应该成为“秀场”?当文物成为“鹿晗邮筒”之后,粉丝兴奋地到此一游能否聚焦到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娱乐节目能增加博物馆的传播价值?
一些常识正在得到颠覆性的挑战。常去博物馆的人,对“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这样的警示应该不陌生。然而,在新一季 《奔跑吧,兄弟》 第一期节目中,“跑男们”不仅跑进了博物馆,还进行了节目最激烈的“撕名牌”游戏环节,镜头中不断闪现的馆藏文物近在咫尺,令许多观众胆战心惊,惊呼“胆儿也太大啦!”而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水晶杯,则成为人们担心的焦点。迄今为止,博物馆方面对此事沉默不言,“跑男”节目组除声明事先作了保护,节目录制并未造成文物损毁后,就再无声音。
有没有文物损坏是一回事,在博物馆这一特殊的场所进行娱乐节目的摄制究竟合不合适,以及这么做在电视媒体上播放后所起到的示范性作用,公众则需要更多的解释。
有学者提出,我国的 《博物馆条例》 明确规定:公众应当爱护博物馆展品、设施及环境,不得损坏博物馆展品、设施。这么多年来,公众所形成的对博物馆的共识,包括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所在,藏品绝大多数是珍贵的文物。博物馆的库房要符合建筑规范,藏品的提取要遵守操作规程,物理防范和技术防范措施需要做到万无一失,观众在展厅内必须有序参观,偶有违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很快出面制止,博物馆还会提供各种教育活动帮助观众理解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
然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竟是一群人在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展厅内打闹、撕扯、游戏。有学者评价,这是一个糟糕的示范:观众特别是一些公共意识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会不会想,噢,他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文物不过是一种好看的装饰而已啊,展柜里那些或许都是假的吧? 不然怎么可能让一群人这么胡闹?
那么,娱乐节目真能增加博物馆的传播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跑男”带来的关注是怎么样的吧? 一位“跑男粉”在微博中写道:“我们春游去的地方是那家博物馆,新一季‘跑男,第一期撕名牌也是去那里呢! 去认真看了一下鹿晗碰过的一块瓷砖和摸过的一块玻璃,还有王祖蓝躺过的地,我都碰过……不要洗手了!”由此,我们或许能看到:一期节目可能确实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但是这种走红的实质与鹿晗留影后的“网红邮筒”又有什么分别呢?
我们愿意相信,在节目录制时,节目组和博物馆方都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文物的措施,使其免遭意外。但是,要拿娱乐节目来为博物馆文化傍身,却实在是令人笑不出来。其实,这已经不是“跑男”第一次打文物的主意了。早先,他们就提出过要在龙门石窟和洛阳市博物馆拍摄的要求,但被洛阳的有关部门拒绝了。这至少说明,在资本四下奔突的眼球经济时代,仍有人把底线和常识看得更重一些,没有把文化精粹变成资本竞逐的跑道、娱乐至上的铺路石。
博物馆的商业行为是否有边界?
有一种观点认为,利用“跑男”这一类节目,博物馆能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甚至有人以“如果因为害怕风险,什么都不去做,那么博物馆只能成为展览寂寞的场所”来为这个策划辩护。然而,通过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馆长托马斯·霍文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 一书,或许能帮助我们廓清综艺娱乐和博物馆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在书中,托马斯·霍文提出,一间博物馆,对藏品来说,需要提供合适的温湿度,光照等硬件条件,以保护他们不受时间的摧残,令它们呈现出应有的光华。与这些同样重要的,是厘清博物馆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博物馆可以开展商业活动,但是商业化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博物馆的追求。也就是说,博物馆的一切商业行为要得当,必须以介绍和传播藏品的信息为第一目的,而且要尽可能地避免给馆藏带来安全上的风险。
的确,正如托马斯·霍文所说,博物馆也需要商业伙伴,也需要购买服务,也需要把自己的一些附加价值销售出去。对于博物馆怎样找到一条符合自身性质和定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或许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至少要知道哪些答案是错的。
事实上,从卢浮宫到大英博物馆,世界上任何一个名声在外的博物馆都未曾允许一个打闹喧嚣的真人秀节目,将秀场开到珍贵的文物身边,即使是在保护措施做到位的情况下。因为担心破坏艺术品,许多博物馆还抵制参观者带入自拍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