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可为吾乡?

2016-05-04信息快讯网

 

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吴秀波与汤唯所饰的男女主人公,作为新一代海外华人,看似融入当地,但内心深处依然挥不去茫然困顿的漂泊伤痕。薛晓路说,《不二情书》即欲借古典爱情来为这份怅然找寻救赎。图为该片剧照。

眼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恐怕很难找到第二部爱情片如薛晓路的作品:优点是文艺,缺点是太文艺;优点是有情怀,缺点是情怀过载。

2013年,薛晓路编剧并导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以黑马之姿收获票房5.2亿元。3年后,续集出笼。《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有两样不同于旧作的情怀———“从前慢”与“去国怀乡”。在挑剔的影评人看来,将字字珠玑的情书投进滚滚红尘,单这份矫情与失真即为影片最大败笔。可恰是同样着眼点,也有人看见了恋恋乡愁,倦鸟归巢,以书明志,皆具浓厚的文化底色。

影片见仁见智,但薛晓路意图昭然。她想做的,是用一纸暖黄色调的信笺,手写文字,替当代人尤其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海外华人,追问书香与故乡。

写一封信,走最长的“路”抵达最好的彼此

影片有着还算新鲜的结构:在汤唯与吴秀波所饰角色最终相会前,所有的情感滋长都靠古诗与书信铺陈。在这个一秒即达的信息时代,他们跋涉过最长的“路”,才不至于错失。

汤唯的角色大名焦姣,诨号“姣爷”,信中自称“小虾”。三种名字三样人生——真实的无奈、混世的浮华、内心的卑微。她是在澳门赌场打滚的公关,有草莽气,但不乏傲骨。吴秀波演的大牛是位旅居美国的房产经纪,时代大潮的既得利益人,买卖中不乏谎言,内心里满目沧桑。一本悄然而至的 《查令十字街84号》,让天各一方的男女因书结缘,以“教授”与“小虾”鸿雁往来。

信纸堆砌的一年中,焦姣经感情挫折得见人生百态:背信弃义的丑恶,斯文鸿儒的暧昧,有钱无情的物质世界;大牛则从潜在客户——一对老夫妻的情感互动中,接受春风化雨般的心理按摩。他们各自走过的路看似没有交集,但正如片中台词“信是千里之外的一双眼睛,注视人心”,在书信飘洋过海的路途上,与其讲“教授”与“小虾”彼此宽慰,毋宁说焦姣和大牛借书信自况、自省、自我超拔,并最终在相遇时达成了最好的自己。

有人质疑影片的逻辑,辗转各地的时间差是鸿雁传书里不可弥合却被刻意忽略的鸿沟。也有人质疑人设的可信度,一个醉卧红尘的公关小妹,怎可从出言不逊到出口成章,轻易就将“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装入行囊?

但薛晓路说,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等待,是人生路的慰藉。她愿观者相信,此心安处,是两颗孤独而又可爱的灵魂靠入了港湾。

回一趟“家”,借古典爱情完成人生的救赎

比起主线附着的争议,副线里耄耋老人相守一生的浓情,赢得了普遍赞誉。一对旅美华人夫妻70年的情感故事,被秦沛与吴彦姝演来,借了岁月风雨之力动人心旌;而在薛晓路的镜头下,则是她对于流离与回归的深化视角。

就片名论,薛晓路并不讳言,新作应该只叫《不二情书》,“片中人皆为海外华人”是《不二情书》对《北京遇上西雅图》最贴切的赓续。而从影片里回味,“去国怀乡”正是导演最想安放的情怀。“1994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时,海外华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计。但如今,心理上的流离感与精神上的困顿才是他们真正的怅然。就像焦姣与大牛,作为新一代海外华人,他们看似融入当地,但内心深处依然挥不去茫然困顿的漂泊伤痕。”薛晓路说,她的《不二情书》即欲借古典爱情来为这份怅然找寻救赎。

秦沛演的爷爷是位书法家,远离故土半个多世纪,却保留着所有文人习性——他与奶奶间的爱情观是举案齐眉,生活里有笔墨纸砚;他对初识的房产经纪人,一切好感源于对方洞悉了“汨”字的来处,之后的责备也源自“渴不饮盗泉水”的风骨;就连给供职NASA的孙子写信,走笔亦是文言文,字里行间皆为古诗词。因此,当爷爷“叶落归根”,魂归故土山河,薛晓路往现代爱情故事里灌注的,其实是“去国怀乡者”特有的情与爱,是回归家园与故土、向历史纵深处寻找的文化认同。

薛晓路与贾樟柯一样,都生于1970年,他们见证过国人壮阔的迁移。因而,《不二情书》有着类似《山河故人》中的创作意图:离散与相聚,不仅仅囿于爱情。换言之,影片动情,但爱情不过是注脚,它真正探究的是那些海外华人———在经历他乡漂泊的洗礼后,此心安处,可为故乡?

报首席记者 王彦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