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别墅:见证过战时残酷 也经历过富裕年代

2016-05-23信息快讯网

中行别墅:见证过战时残酷 也经历过富裕年代-信息快讯网

孙乃树,195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教务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行别墅”的名字虽然刻在弄堂门口的柱廊上,但一般住户们还是习惯叫“中行别业”,写信的地址都写“别业”。

别业里,高高悬着一堵照壁,镌饰着八个字。这八个字直念是“殖殖其庭,君子攸宁”,是诗经的集句。孙乃树理解其为“中行别业”的韵和神——不求大富大贵,但希望这里优雅宁谧。

见证过战时的残酷,也经历过富裕的年代,如今的“中行别墅”回归建造者的初心,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生儿育女的一方安逸天地。

建造自给自足的“别业”

传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一位中国银行的资深的低级别职员病逝,总经理宋汉章(1872年-1968年)亲临凭吊时发现,其一家四口挤居在石库门楼下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客堂。

为老员工停灵,家人拆去了床铺,但灵床头顶灵桌、脚顶落地窗,令窗门都关不上。时值滂沱大雨,窗外飘入的雨水将老员工的鞋子都浇湿。

宋汉章由此决意为中行员工提供免费优质居宅。1923年10月31日,由宋汉章提出,经中行常务董事会讨论通过,选址地价较为实惠的越界筑路区极司菲而路96号(今万航渡路623弄),买地起造“中行别业”,取意于“中国银行在营业用房以外所置的房屋”之意。工程分数批至1946年完成,形成四合院型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4263平方米。

资料显示,在修建过程中,第一批建造的是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屋,共计7排(幢)房屋,53个单元,和一座4层楼大礼堂。首批入住中行新楼的清一色为高年资、低收入、居住环境差的低级员工。随着员工递增,设施也不断改良,开始造下水道、抽水马桶、钢窗、蜡地等新式里弄式住宅。

1929年开始,批准建造副经理、襄理住宅,建造连接式花园房屋1排(幢),9个单元,屋前有长形大草坪、花园,凸出式外阳台。房屋设汽车间和佣人用房,居住对象为副经理、襄理和主任科员,中行人俗称为“九幢头”。当时住着程、史、潘、席、金、居、史、冯、陆等九位副经理。作家程乃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曾居住在中行别墅,她的外祖父时为中行八仙桥分行主任,就住在“九幢头”外的中行别业主任级的双开间三层楼花园里弄式房子。1934年,中行又陆续增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屋8排(幢)、混合结构四层楼公寓6排(幢)、四层楼单身宿舍1排(幢)。1945年又扩建混合结构五层楼公寓2排(幢),供一般职员居住。

除了礼堂之外,“中行别业”还配建有绿化园地,此外还有球场、乒乓室、戏剧室、图书馆、食堂、理发室和公共浴厕等公共服务建筑,并建设有供员工子弟读书的“中正小学”。在老住户的回忆里,当时员工子弟读书都可向中行无息借贷,每天有大巴士准时接送员工上下班。居住在此的不少家族中,父子兄弟妯娌均在中行任职,后代又常有同窗姻亲之谊,“别业”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镇。

战时的“中行血案”

中行别业里安居乐业的宁静,随着1937年上海沦陷被打破。

1939年5月,在极司菲而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由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策划,丁默村、李士群等设立了“汪伪特工总部”。大墙上机关枪高架,门前有日伪军站岗。与此相邻的“中行别业”住户见状,无不担惊受怕。

战时资料显示:因为伪中央储备银行曾遭手榴弹袭击,该行职员被杀,汪伪的特工总部因此向上海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所银行进行报复。1941年3月21日深夜至22日清晨,76号忽然派遣大批武装人员侵袭“中行别业”,捕去128人。资料显示,除了几位员工家属在被捕后数日内先获释放外,其余100多人都被拘押在该特务机关内作为人质。

3月23日,伪《中华日报》刊登了128人的名单和集体照片,引起舆论哗然。翌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几乎不能开门营业。至4月8日,伪特工总部同意将被拘禁的中行行员114人交保释放(另14人已先释放),但限令须居住原处,随传随到。仅隔几天,伪中央储备银行会计副主任张某在医院内被人暗杀,伪特工总部扬言须以同级人员3人抵命。在4月16日晚,即派人至“中行别业”传唤前被拘留的主任级行员,共去9人,当晚分批把他们送回“中行别业”,其中最后一批曹善庆、张筱衡、张立日韦 3人于“中行别业”内下车时被特务枪击,造成二死一伤。

殖殖其庭,君子攸宁

褪去昔日的光环和战争的阴云,作为中行员工子弟,在孙乃树的记忆里,别业就是家,是他生活了近三十年的故园。

“中行别墅”的名字虽然刻在弄堂门口的柱廊上,但一般住户们还是习惯叫“中行别业”,写信的地址都写“别业”。

孙乃树住在中行别业最早建造的一批房屋中,人们叫这里“老房子”,底下向南敞开的是长长的落地窗,二楼是大卧房,三楼则是斜顶夹出的阁楼,南面是一扇老虎天窗,五六岁之前的孙乃树和姐姐、外婆曾经住在这大阁楼上。

别业里,由新公寓围合起来的“海豹圈”是孩子们最常去嬉戏的地方。这是一个大院围合起来的圆形的水池,中间立一石雕的海豹,海豹昂起头,尖嘴向天。海豹圈边两幢楼的夹弄上高悬一堵照壁,上镌八字:“殖殖其庭,君子攸宁”,来自《诗经》。孙乃树理解其为“中行别业”的韵和神——不求大富大贵,但希望这里优雅宁谧。

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汪伪特工总部“76号”,解放后曾作为建东中学——孙乃树的初中就在这个地方就读。旧址内设有的天牢、地牢和水牢中,地牢是教师办公楼的地下室,低矮得根本站不直人,昏暗得几乎没有光。当年同学间曾传说:地牢的墙上还留有先烈们刻在墙上的誓言。而天牢和水牢在西面的一幢两层的楼里,东、西、北是大房间,中庭下沉约有一人高,有台阶可下去,这就是水牢。据说原来注满脏水,蛇蝎横行,犯人就被泡在这污水中。水牢的正上方是天牢,犯人曾被吊在天棚上任日光暴晒。

孙乃树读初二时的教室就是水牢边上的西厢房,下课休息时,孙乃树们会在水牢上下奔跑追逐,当然水牢是早已抽干洗净的场地了。后来建东中学撤销,成了逸夫职校。几年前孙乃树回到母校,想找找那两幢老楼,但是校长告诉孙乃树,当年的两幢楼连同天牢、地牢、水牢在学校的升级改造中一并拆除了。

不能大富大贵,但能平安小康

中行别业的主楼是一进弄堂正面朝南的一幢四层大楼,早年这是中国银行的职工子弟小学——中正小学,后来叫万航渡路第二小学。孙乃树和其他中国银行职工的子弟,几乎全是这个小学的学子。大楼正南面是宽绰的大台阶,台阶下是一个大大的广场,孩子们所有的文艺活动:会操汇演,合唱舞蹈,全在这里举行。

另一个让孙乃树印象深刻的,是中行别墅正对面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长达半个世纪里,这里没有移址。武定西路从万航渡路往西直通江苏路,在靠近江苏路的地方是上海电影乐团。这两个地方都是孙乃树小时候和青年时代向往的圣殿,他常会在那门口站站,盼望领略那小提琴和木管的悠扬。

每逢节假日,孙乃树的父辈们也会相约在弄堂里排话剧。有一次排个不知什么话剧,剧情需要一个小男孩,在台上只要叫一声“妈”,起身扑到女主角的怀里就可以了。孙乃树那时四五岁,正合适,便被找去顶角色。几次排练后在外滩23号中国银行礼堂的大舞台上演出,偌大的舞台炫目的灯光,吓得孙乃树怎么也喊不出这个“妈”字。这是孙乃树平生第一次上舞台,虽未成功,却植下一辈子话剧票友的情结。

偌大的弄堂聚居着银行职员,但有意思的是,却没有听说培养了几个金融家,倒是不少子弟长大后走上了艺术道路,其中有从事绘画也有从事舞蹈的。上海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倪康、施勇就是孙乃树小学的学长和同学,同住在“别业”里。这似乎印证了“殖殖其庭,君子攸宁”的意思——在中行工作,不能大富大贵,但能平安小康,这里没有奢华的风气,却能滋养富有文艺情趣的生活和日子。(记者沈轶伦)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