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总统大选与分裂的欧洲

2016-05-25信息快讯网

 

当地时间5月23日17时左右,通过第二轮投票,奥地利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绿党出身的亚历山大·范德贝伦险胜奥地利自由党候选人诺贝特·霍费尔,在最后时刻阻止了这个国家出现欧洲第一个来自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总统。

虽然在首轮选举中票数落后近14个百分点,而且从5月22日选举当夜的统计结果来看,右翼的霍费尔仍然领先3个百分点,但最终凭借着在邮寄选票上的压倒性优势,以及议会执政党社民党与人民党的支持,范德贝伦以微弱的3万余票优势战胜了霍费尔,票选的最后结果为50.3%对49.7%。统计显示,大多数在第一轮投票中支持社民党和独立候选人的中左甚至中右立场的选民,在第二轮投票中选择了范德贝伦。

此次大选反映的若干问题值得人们继续关注。首先,奥地利第二共和国的传统政治格局被打破,奥地利的选民基础日益分化。自1945年以来,奥地利总理和总统的职位一直被传统大党———社民党与人民党所把持或操控,而此次当选的范德贝伦将成为战后首位出身“绿党”的奥地利总统,其政治表现值得期待。

其次,奥地利选民的政治敏感度与成熟度值得肯定。此次选民的参与度是十二年来最高的一次,达到了72.7%,而此前首轮选举的参与率则为68.5%。最终结果说明,很多选民对于此次选举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着充分的预估,对于极右力量的危害警惕性很高。

再次,右翼民粹势力膨胀迅速。代表极右的奥地利自由党的候选人霍费尔此次虽然败选,但其选票在奥地利5个州 (总共9个州) 中占据多数,只是在各州首府的选举中表现欠佳。实际选情表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奥地利得到空前的民意支持。这显示普通民众对国家现状充满担忧和不满,要求变革,奥地利整个政党形势仍然存在继续右转的风险。

2015年夏季难民潮爆发以来,只有860万人口的奥地利总共接纳了约10万难民,社会体系不堪重负,民众不满情绪日增。反对移民、对欧盟持怀疑态度的自由党从中受益。在竞选中,霍费尔利用了广大草根阶层的失望、不安、不满甚至愤怒情绪,俨然成为徘徊于社会边缘的群体的代言者。

虽然从选举结果来看,右翼势力被暂时地遏制住了,但问题依然存在。此次选举是整个奥地利总统选举历史上得票率最为接近的一次。如此微弱的票数差距说明,整个奥地利社会存在着随时被撕裂的风险。在意识形态上,奥地利人民既没有真正地选择“左”,也没有真正地选择“右”;在欧盟问题上,既没有真正地选择进一步融入欧洲,也没有真正地选择关闭边境,躲避难民问题。新总统上任之后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其背后并没有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而仅仅只是个随时可能发生变动的微弱多数。

72岁的范德贝伦是经济学教授,持中左立场,总体上对难民持比较包容的态度,主张建设一个开放的、融入欧盟的奥地利。

范德贝伦23日在选举结果揭晓后对媒体说,他的目标是与联邦政府和议会成为建设性邻居。他在竞选中曾表示,奥地利经济依赖出口,从开放的欧洲市场、开放的边界中受益。怀疑欧盟、甚至主张退出欧元区,意味着奥地利将失去许多就业岗位。

奥地利的这场让人捏一把冷汗的总统选举是今天整个欧洲时局的缩影。欧洲目前面临着多重危机,在难民问题让其不堪重负的同时,一系列恐怖袭击也在不断袭扰着欧洲普通人的神经。而欧洲内部,尤其是欧盟内部,则因为这些危机呈现出日益分裂的状态。欧洲政治的传统价值观逐渐遭到质疑,国家利己主义则不断滋长,民粹主义渐渐抬头,这些都侵蚀着欧盟的集体决策机制。本应充当领导角色的政治精英阶层却逐渐现实化、平庸化与娱乐化。联手开创欧洲政治新局面的伟大政治家时代已经结束,戴高乐和阿登纳、密特朗与科尔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天的欧洲政坛唯一一个“男人”默克尔则孤掌难鸣。

一旦危机长期得不到解决,那么欧洲政治的集体右倾将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

专家视点

梁锡江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