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市长“潜水”遭遇“踢群”说起
昨天的“市长热线”节目在直播一开始,就爆了一个有趣的料:节目嘉宾、副市长周波有一次在一个创业者微信群里遭遇了“踢群”。原来,在这个群里,周波不仅“潜水”,而且“潜伏”———有人问起这个既不发言也不知身份的群友是谁,有什么创业资源可以共享? 周波为了隐藏身份,就说自 己是做公共服务的,但没有太多资源可以直接提供。或许是考虑到“双潜”网友占据了有限的入群名额,为了给那些在群外候补的创业者腾位置,群主就要把周波给“踢”了。
虽然经过了这个变故,但周波说,在这个要踢掉他的群里,他听到了许多真实的故事,包括创业的艰辛,以及创业者们的需求。
在昨天的节目中,周波同时还谈到了他作为副市长的一个困惑:下基层调研时,各个方面常常要准备一番,派几个人、包括记者跟随调研。这样,“真正想说话的人不敢说了”。周波希望“静悄悄地、不通知任何人”地去调研;不过,能够不通知就调研的对象很难找到。
收听了“市长热线”节目的听众应该都能体会到,周波选择“潜水”的理由,和他之后谈到的“困惑”,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尽管政府部门通常都站在“信息高地”上,但面对创新一线,政府部门、包括领导干部同样也处于一种“逆向”的信息不对称状态。都说政府制定的创新政策,很可能会成为创业者无法突破的“弹簧门”“旋转门”“玻璃门”,实际上,政府部门本身也有可能被挡在“三扇门”之外,从而影响创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果。
昨天的电台直播,稍稍打破了这种不对称。90分钟节目中,接入了十多位听众的电话,大部分人都在礼貌而有节制地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以肯定的同时,表达了他们看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众创空间依然有些太贵、实验室资源共享还不够顺畅、创业咖啡馆还太少、专利费太高等等。对于这些听众发现的“科创短板”,周波尽量坦率地给予了回应。但是,广播节目所反映问题的真实性,仍然比不上在微信群里的“潜伏”。
打破信息不对称,需要各方面拿出勇气,特别是政府部门。科创中心建设不仅要在技术领域拿出原创性成果,也必须能在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上有所贡献。而要实现后一个目标,特别需要消灭信息不对称。
昨天,上海市副市长遭遇“踢群”的页面截屏在网上被热转。有人开玩笑地说,从现在开始,要善待所有在群里默默“潜水”的人。然而在记者看来,如果这个故事能让更多政府官员愿意带着诚意“潜入”基层,应该能算作这个节目带来的意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