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半年更加精致 舞剧《朱鹮》全国巡演即将开启

2016-06-02信息快讯网

舞剧《朱鹮》迄今已在国内外完成了百余场演出,海内外演出订单源源不断。但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创造经典需要不断打磨,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是‘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永追求一流’。”从去年12月起,上海歌舞团启动对《朱鹮》修改提高。本月初,历时半年修改打磨后更加精致成熟的《朱鹮》在美琪大戏院首演。6月起,修改提高版《朱鹮》将开启全国40余场巡演,主创人员还在听取各方意见,抓紧修改。

制造新困难就为跳出极致

舞剧《朱鹮》自2010年创意立项,历经4年精心打磨。首演以来,《朱鹮》两赴日本,在东京、名古屋等地演出61场,并在北京、西安、成都等数十座城市进行国内巡演,累计演出百余场。去年12月启动的《朱鹮》修改提高项目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有了百余场演出累积后,《朱鹮》主创人员对作品的改进提高有着强烈意愿。跳了100多场,《朱鹮》女主角、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朱洁静希望能在双人舞上增加难度,给自己和舞伴王佳俊新挑战。“那么多场跳下来,动作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非常熟悉,但需要一点新刺激。”新版双人舞动作由人鸟之恋的爱恋亲昵改成了人鸟共舞。“修改是有意义的,我们是在不断地给自己制造新的困难,逼迫自己跳到极致。”

修改提高版上演后,佟睿睿和朱洁静探讨的问题是“脸的诠释”。中国舞注重表情,演员习惯于用脸去诠释喜怒哀乐。而国外的芭蕾舞演员往往更多地通过身体语言去诠释情感和故事。对此,朱洁静很认同,一个成熟的舞者不是靠脸跳舞,自己需要学会用肢体去诠释丰富的情感。“《朱鹮》的每次修改都是一次实验,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朱鹮》已经翻开了一个新篇章,我们坦然地迎接一个新开始。”

观众意见被采纳加入创作

除了双人舞舞段的修改,结尾部分博物馆的一幕也有大量修改。以前的处理手法比较像一场哑剧,修改版本编排了新的群舞舞段,用肢体说话,增加了舞蹈性,让整部舞剧变得更流畅自然。

布景方面,从前的版本中,上半场和下半场布景是割裂的。上半场是田园牧歌,下半场是现代建筑。修改版中下半场出现了黑色的环山,对比更加强烈,让环境的恶化在视觉上更加突出。

在5月26日举行的《朱鹮》修改提高专家研讨会上,新的意见接连涌现。比如关于是否要创作一首《朱鹮》主题歌,专家们就讨论了很久。还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思。比如:歌词是否能写得准确到位?会不会框限观众的想象力?

舞蹈评论家方家骏看了许多次排练演出,他是看着《朱鹮》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他认为,《朱鹮》的修改不需要伤筋动骨,但细致打磨非常有必要。“我们从前常常说‘小修改,大提高’,不是每个戏都能做到。《朱鹮》符合这个条件,它的基础比较好,经过打磨可以变得更加完美。”他表示,《朱鹮》在舞剧叙事方式、故事性、人物关系上都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它的叙事单纯、主题宏大,对其他舞剧的创作很有启示意义。如果在主题方面挖得更深,内涵再扩大一点,那么它的美学价值会登上更高的台阶。”

除了专业人士的意见,观众的意见也非常重要。有些观众非常认真,对艺术也颇有见地。《朱鹮》在国内和在日本的巡演常常引起当地观众的热议,对舞剧的主题、音乐、舞美、具体动作的诸多细节都给出了意见。陈飞华说:“艺术作品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市场效应。迄今已经有超过25万人次观看过《朱鹮》,观众的意见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歌舞团通过和观众交流、搜集社交网络上热心观众的评点,参考采纳了其中普遍性的建议。这样,就把观众也纳入到作品的创作中来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