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怎么和时代同行”

2016-06-22信息快讯网

上周末,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在东方艺术中心落下帷幕,为庆祝“建党95周年”,闭幕式举行了题为《红色的丰碑》的主题演出,上海的知名沪剧演员悉数参与了演出。在一周时间内,上海共有13家国有、民营沪剧表演团体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参与了演出。而就在沪剧节闭幕前夕,一场由京沪十数位专家学者参与的“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论坛也同步举行。沪剧名家茅善玉回忆说,这是她印象中,第一次举行这样关于沪剧前行路的大讨论。

研讨会除了对沪剧这一本土剧种和上海城市文化的关系进行学术研讨,更多话题都聚焦于如何让沪剧在当代都市中争取新的观众,有现代的品质。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在主持会议时说:“沪剧被大家誉为上海的声音,在这一乡音当中印刻着上海的记忆,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彰显了沪剧这一剧种的特点。而今天的讨论,就是关于如何更好地助推沪剧文化的传播,以及上海文艺创作的繁荣。”

“沪剧怎么和时代同行”,成为研讨会最焦点的议题。

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坦率地表示,“当年的沪剧市民趣味的确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是,我们最具有城市观众的那些剧目今天在城市的核心地带里知音越来越少了。我想着就是城市审美在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跟城市同行、跟时代同步。我期待也希望,我们下一轮的沪剧创作在沪剧这个剧种的品质上,更多地具有当下城市剧场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它的价值取向。”罗怀臻甚至还提议:“下一届的沪剧节能不能办在市中心,它的活动和它的剧目的受众,更多的是城市的青年阶层。”

人才的青黄不接始终是包括沪剧和戏曲在内的老生常谈,研讨会上也免不了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但更有专家提出,一个剧种将来有没有前途,有没有观众的接班人,非常关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秘书长郦国义就认为,观众的接班人有两条,一条是有文化品位,还有是有能力消费。

市文广局的艺术总监吴孝明也认为,沪剧要坚持艺术追求和艺术创新,更要培养未来的观众人群,要去年轻人中植根这种文化基因。如果现在不去培养沪剧观众,未来很多新上海人的孩子没有这种基因,到三四十岁他们要来消费你文化的时候,他没有这个文化基因,让他再改是不可能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