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约新作高频率刷新节目单

2016-06-23信息快讯网

 

上海民族乐团2016-2017演出季开幕音乐会现场。(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本报记者 徐璐明

最近上演的上海民族乐团演出季开幕音乐会上,90%的曲目为近几年的委约新作;上海交响乐团日前宣布,今年夏季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上,将演奏上交与纽约爱乐联合委约作曲家许舒亚的作品 《夏日之光》;而今年年底,上海歌剧院将会推出原创委约歌剧《风在哪一个方向吹》……近期,委约新作“高频率”不断刷新着各大乐团的节目单。经过多年积累,委约创作机制为上海各大乐团积累300余部作品,以领先国内的常态机制搭建出一个国内外人士瞩目的音乐新作平台。可以说,委约机制推动着申城文艺院团加速接轨国际舞台,也不断提升着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委约,为上海院团作品库加速扩容

时下,国际一流的乐团都有自己的委约作品,这是乐团是否成熟的标志。早在1962年,英国重建被战火焚毁的考文垂大教堂,作曲家布里顿接受委约为新教堂的落成典礼而作《战争安魂曲》。作曲家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成为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每一部委约作品的乐谱上,永远留有委约方和首演的信息。可以说,是委约机制让一部作品永远烙上一个院团的演奏印记。

作为最早开展委约机制的院团之一,上海交响乐团几十年来已经委约创作了几十部交响乐作品。团长周平表示,从驻团作曲家改为委约创作之后,乐团挑选作品不再局限于本地作曲家,有利于拓宽乐团的风格与视野。上交目前正与多个国际乐团协商,以联合委约的方式将中国的作曲家和乐团推向全世界,她同时指出:“我们现阶段的委约作品的题材还不够丰富,与国际上合作的渠道也比较狭窄。下一步,我们要为委约作品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并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上海民族乐团自开始设置演出季以来,在近10年的时间里累积新创民乐作品200多部,其中,上海民族乐团的《太阳祭》《龙跃东方》等作品已经成为各地民族乐团的保留曲目。近年来乐团推行民乐委约机制,引进了独具特色的委约作品淘汰制度。去年开始,民乐团通过了一个3年委约创作计划、一个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还建立了“海内外创作资源库”。目前,资源库里已经有数百位作曲家。上海爱乐乐团自2009年开始委约创作,以每年一部交响乐、几部序曲小作品的节奏丰富着曲目库。

“如果没有新的创作,我们的乐团就只能演奏西方的交响作品。但要知道,只有原创作品才是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动力。”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说,在上海,委约创作已经成为各个艺术院团积累原创作品最有效的助推器。

委约之后,推广、教育、评论还需跟上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委约机制催生的新作一批批涌现,但能够反复上演的佳作并不多,能否沉淀为经典还需时间验证。在新作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委约机制仍有不少尚待完善之处。

委约新作为何难以留存? 界内人士认为,要充分发挥委约这种形式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完善机制。

目前的情形是:部分艺术院团对于委约作品没有长远的规划,新作委约盲目,首演仓促上马。谭盾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委约创作了歌剧 《秦始皇》 先后耗时10年之久,而在国内,“1年定制”已是常态,甚至有些地方院团对作曲家要求“赶紧写个曲子来救救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叶国辉告诉记者,相比国内委约创作中“拍脑袋”功利做法,欧洲国家扶持当代音乐创作属于常态建设,扶持新作的机制也十分完善,甚至为赞助创作的公司或机构制定了减税政策,激励社会力量资助音乐创作。而同时,国外成熟的乐评环境也为新作的优胜劣汰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

当代新作如何走近大众,也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其害怕观众不接受新作品而不愿多演,不如在新作品的普及上多下功夫。如在网站上或电台里播放曲目的试听版本,让爱乐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作品。当新作不再是“陌生人”后,观众才不会因为无法判断曲目良莠而放弃观演。有了固定的观众群体之后,委约新作才有更多的上演机会。

记者采访时发现,上海的各艺术院团已经意识到,委约只是优秀作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环,如果前期的筛选和后期的推广没有跟上,新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这几年,上海各院团开始积极尝试不同的委约创作方式。上海交响乐团采用国际最新的联合委约的方式,与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创作。以玄奘取经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大提琴与民族乐器笙对话的二重协奏曲 《度》 等作品分别由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做世界首演,向全世界推广。与此同时,上交主动与世界最大的古典音乐在线网站medici.tv合作,将去年夏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的委约新作 《乒乓协奏曲》 视频上传,一年内收获200余万次点击量。不少国外演出商和乐团都找上门表达了对 《乒乓协奏曲》 的浓厚兴趣。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