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60岁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两个充满喜剧色彩的小朋友形象给几代小读者带来了欢乐。今年他们已经“60岁”了。
记者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获悉,今年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发表60周年,他们经作者授权推出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荣誉珍藏版。它的作者,今年93岁高龄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任溶溶在书中披露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来历。
任溶溶说,当时他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外国故事讲腻了,就想针对孩子们的情况讲点别的内容。而“没头脑”和“不高兴”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我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高兴’则是好些孩子的口头禅。遇到这种孩子,批评他们吧,他们总是不服气,认为这是小事,跟今后做大事没关系。我就想,干脆让他们带着缺点就变成大人去做大事,出点大洋相,这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创作来历。”
“没头脑”设计了一座300层的少年宫,结果忘记了装电梯,累坏了去255楼看戏的小观众们,搞得大家怨声载道;“不高兴”参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但是就是连演了四天还“不高兴”被打死,这些情节都给小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溶溶说,“不高兴”的这个情节是小时候他看到的一段梨园掌故,“老虎”向“武松”借钱被拒,所以故意不肯装死。
听了任溶溶新编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和另一个故事《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孩子们都哈哈大笑,也得到了编辑部的认可。《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他在一家咖啡馆里写出来的,完稿时离截稿只剩两小时了。
1956年2月,《没头脑和不高兴》在《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1962年,它又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了动画片。此次出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荣誉珍藏版)》共收入了《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7篇任溶溶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当年的经典插图以及由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新编的“纸上动画”。
除了创作了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外,任溶溶还先后翻译过《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等经典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大家。
故事内容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999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
“不高兴”在开幕式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到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
幕后花絮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内翻译界大部分人都在翻译《牛虻》、《斯巴达克斯》等革命作品。任溶溶擅长英文和俄文,又偏偏最喜欢翻译儿童文学,他因此成了全国少数几个专门翻译儿童文学的当家人。
对于原创作品太少的情况,《人民日报》出了篇社论,希望文学界多写儿童文学,老舍等一批老作家们开始写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情况才稍稍开始好转。在出版社无限渴求原创作品的背景下,任溶溶早期偶然的创作,竟然成为出版社趋之若鹜的佳品。
当时,作为出版社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往少年宫跑,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故事,没想到讲得多了,竟然自己头脑里也跑出了一些故事。后来那篇被看作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
“没头脑”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糊里糊涂的造了999层的少年宫,却把电梯给忘了;“不高兴”
任着自己的性子来,上台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他不高兴了,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这两个形象生动的角色和里面生动的笑话让几代读者笑破了肚皮。
任溶溶说:“角色都从生活中来,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过,在少年宫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后来出版社也听说,他们就让我写下来,我在咖啡馆里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