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分分计较 实现多元录取

2016-06-24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首次出炉,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从去年的2校扩容到今年的9校……对今年的不少考生来说,虽然昨天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出炉,但和往年坐等高校录取结果不同,部分分数线达到自招控分线的考生已开始酝酿综合评价批的志愿填报。无疑,这可能是一次新的机遇,机不可失。

值得关注的是,市教育考试院昨天在其官网“上海招考热线”上公布了沪上9校招生综合评价批各院校线上入围考生成绩分布情况。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再加上各校严格而规范的校测选拔机制,可以预见,今年沪上9校即将启动的综合评价录取正在向外界释放出一个积极而明确的信号:打破“分分计较”,实现多元录取,上海正在迈出一大步。

由于今年上海一二本批次合并,“一本线”自动消失,新增的自招控分线,则会起到支撑自主招生等需要参照原“一本线”录取的批次类型控制线的作用。将今年的自招控分线和去年的“一本线”类比可发现,今年文理科分数线双双上扬,文科比去年高16分 (去年434分);理科比去年高24分(去年414分)。

而对有意向参加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来说,今年如何填报院校志愿,昨天发布的综合评价批各院校线上入围考生成绩分布无疑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按5分一个档次、公布文科和理科自招控分线以上不同分数档的入围考生——从9校公布的信息看,在536分以上的高分段生源,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校占据明显优势。

以理科生为例,复旦大学 (含复旦大学医学院)536分以上考生累计40人,上海交通大学 (含医学院)41人,同济大学26人,上海财经大学20人,华东师大15人,其余几所院校均为个位数。复旦的536分以上的文科考生累计14人,而其余8校均为个位数。

再以理科501分及以上累计考生来看,复旦、上海交大的线上考生分别为1116人、1127人,同济为971人,华东师大664人,上海财大831人,华东理工383人,上外288人。

据悉,今年参加综合评价录取的沪上9校,招生计划为1777人。根据此前各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上海交大计划在沪招650人,其中本部理科500人、文科60人,医学院90人。复旦招生计划为540人。

在综合评价批,招生院校根据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学业水平考成绩占10%的比例产生合成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有熟悉高招政策的专家指出,有了9校公布的线上入围考生“大数据”以及招生计划等关键信息作为参考——相信今年的考生在填报综合评价批的院校志愿时会更突出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这位专家同时指出,即便既知分又知“人”,但是综合评价批次的录取仍然充满风险,对考生来说是一次博弈。

还有专家透露,从去年复旦、上海交大两校首次实施的综合评价录取情况来看,有一个信息值得考生注意:这两所院校去年的综合评价入围线都稍低于高校的统招分数线。“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实行综合评价录取后,考生只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高校接下来就把考核的重点放在考生的专业兴趣和综合素质上,这显然有利于一些分数并不占绝对优势但综合能力强的考生在这一批次的选拔中胜出。”更直白地说,这一类考生或许按其高考统考成绩,未必能进自己心仪高校的和个人兴趣对口的专业,但参加综合评价录取则完全有可能“逆转”。而对高校来说,参加综合评价录取也有助于选拔到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考生。

随着昨天本科批次控分线和自招控分线的出炉,今年本科普通批录取阶段也将伴有新的看点。一二本批次合并后,各大高校招生分数线是否会出现变化,答案将在下个月揭晓。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