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录取首批职业农民大学生
报驻陕记者韩宏通讯员 吕力
“职业农民也能上大学!”这是最近陕西发生的一件新鲜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近日在富平县举办仪式,向该县20位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录取通知书,接纳他们为学院生物工程分院的高职生。今年9月,他们将开始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攻读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未来三年考核合格后,获得与普通在校生一样的大专学历。
即将接受培养的这批新型职业农民,是陕西省首次从职业农民中录取的大学生,在全国尚属首例。
录取者平均年龄近38岁
据不完全统计,在录取者中,有10多人持有经考核认证的中级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全部持有初级证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近38岁,都是当地的种植、养殖大户或规模经营户,他们的家庭农场有很多都是县级示范家庭农场。
不久前,有35位农村后备干部考生也被杨凌职院录取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的高职生,三年后他们同样拥有大专学历。
这两批农民高职生都是杨凌职院通过单独招生和严格考核录取的,并且通过了陕西省招生办公室的严格审核。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示范高职,已有82年办学历史。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
课程和教学与普通大学生不同
杨凌职院招生就业处李岩副处长告诉记者,此次单招的职业农民考生报考条件有二: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有高中毕业证书,必须参加社会报考;录取工作与普通单招生一模一样,程序严格,均要经过网上报名、审核、文化课考试和面试等环节考核。考核有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分为数学、语文、英语。被录取者在校期间,将单独设班,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确保培养质量。
针对这批学生年龄大,又离不了承包经营的土地,杨凌职院教务处处长张宏辉说,校方已经制订了初步培养方案,下一步将对方案进行研讨,届时会邀请富平县相关职能部门和职业农民大学生代表进行论证。
张宏辉告诉记者,20位职业农民入学后,理论教学在杨凌职院和富平县同时开展,实践教学上主要立足于富平当地,围绕他们的产业去做,高新技术则回到杨凌职院,在杨凌的企业里实习。
据介绍,这些学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对他们的专业基础课适度要降一点,文化课基础将适度去补,专业课将增加经营性、管理型和食品安全,以及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张宏辉坦言,在教学组织上与普通学生的授课方式可能会不太一样,如有必要,会组织他们到附近和周边进行观摩教学,还会邀请一些“大腕”专家和兄弟省份的农民企业家做一些专题讲座。
“在课程设置和量化上,我们要坚持标准,不管怎么说,它有学历教育的成分,不是搞农民培训,必须按照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只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发生些变化,专科标准那是不能降的。”张宏辉说,大体会开设30门左右的课程,涉及到基础课与通识课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创新创业课与拓展课程教育。“都是学分制,毕业按要求必须达到130个左右的学分,达不到的话,那对不起,只能发 《肄业证》 或 《结业证》!”
根据培养目标,三年后,这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除能解决好自身的生产技术问题外,还将去引领、带动周围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和转化科技成果。
学费政府买单,农闲集中授课
近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富平县下大力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组建了以杨凌职院专家教授为重点的讲师服务团。记者从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的富平县农业广电学校获知,该县拥有职业农民3948个。目前有经过培训、认定并持有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的职业农民722人,其中676人获初级证书、39人获中级证书、7人获高级证书。去年4月,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富平县政府合作共建的“富平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在富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挂牌成立,至今在杨凌、富平两地已培育职业农民1200人。
富平县农广校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主任樊晓妮说,县上的职业农民都是规模化种植,基本上是大型机械操作,管理技术正在不断更新,他们把种地当作一个主业、一个事业来干。他们迫切希望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其次是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
据了解,新录取的这批职业农民大学生将单独设班,初定为上学期间的学费以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同时,杨凌职院给予部分免除。
如何解决上学和务农的矛盾? 富平县农广校人士介绍说,今后三年,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对这些职业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会避开农忙季节、利用农闲时间集中授课,这些农民有自己的产业,所流转的土地又有季节生产特点,不会像普通在校大学生那样去学习,将来的教学可能会采取杨凌、富平两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三年的培育目标,樊晓妮说,一个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去影响一大片,带动当地的经营发展。他们目前遇到的难题有技术更新方面的问题,缺少农产品营销策略和质量安全知识。她认为,这些职业农民,不仅在农业技术上需要提高,还需要提升综合素质。
(本报西安7月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