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发启动

2016-06-25信息快讯网

本报海南文昌6月24日专电(特派记者郑蔚 陈龙)“这次将要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的,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多用途缩比返回舱。这也是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首次试验飞行。”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杨雷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这表明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前期研发已经启动。

我国现有的神舟飞船已能满足“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天和”载人空间站的规划任务的需求,那为什么还要研发新一代载人飞船呢?杨雷说,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发,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来我国载人空间站的扩展运用、登月飞行以及深空探测等任务的需求。

新一代载人飞船与现有的神舟飞船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杨雷说,目前开展的是前期研究,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最终“尺寸”还没有确定,但有些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已经明确———

首先是两者气动外形的不同。现有的神舟飞船采用的是“钟形”,而新一代多用途飞船为更强的再入大气层能力,采用了“上面小、下面大”的倒锥形。实验飞行将验证倒锥形所带来的气动外形的变化,对航天飞行产生的影响。以往神舟飞船再入和着陆时,姿控发动机和反冲火箭确保其着陆的精度和最后着陆时刻的缓冲。“这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返回舱再入和着陆时采用了与以往神舟飞船不同的控制方式,但仍要保证返回舱的着陆精度和着陆安全,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其次是飞船结构和材质的不同。现有的神舟飞船是“一次性”的,返回后不能再上太空;而新一代载人飞船应当是能重复使用的。“重复使用,应当是航天器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杨雷说。

美国的航天飞机就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但实际运营下来,航天飞机每次回到地面后的维护成本非常高,有资料显示一次维护成本将近5亿美元。“而我们设想的技术方案是从结构上突破,现有神舟飞船最外围的烧蚀层和船体的结构层结构紧密,飞船高速再入大气层时,将烧蚀层‘烧蚀’,飞船就无法重复使用了;而我们设想的新一代飞船,是将最外面的烧蚀层改为‘可拆卸结构’。返回地面后,将其在穿越大气层时烧蚀过的烧蚀层卸掉,重新换上新的烧蚀层。”杨雷说:“按我们测算,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成本将显著降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