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你信过几个

2016-07-06信息快讯网

6月“科学流言榜”近日发布,“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鱼刺卡喉偏方可能延误病情

流言:最近微信朋友圈就流传着一篇名为“拯救100万人的鱼刺卡喉急救方法”的文章,提到的法有拍背、喝醋、大口进食、伸手往外抠、用劲咳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偏方以及“科学”方法都靠谱吗?

真相:鱼刺卡喉后要大口吞咽饭团或菜团存在一定危险性,咽喉食管较为柔软,用饭团挤压尖锐鱼刺,就如钉钉子一样,会把鱼刺越挤越深,刺入黏膜内;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是一种急救方法。但往外抠鱼刺容易挖伤黏膜,会引起加重疼痛等负作用;而如果鱼刺刺入较深,使劲咳嗽通常无济于事,因为鱼刺细小,受力面积也就小,咳嗽的冲击气流难以把鱼刺咳出;醋确实会在一定环境下达到软化鱼刺的目的,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鱼刺卡喉喝醋时,醋液在喉咙只停留几秒钟,就进入到了胃部,无法在骨头滞留的地方停留从而达到软化效果。

鱼刺卡喉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依靠网传的急救方法不但不能救命,可能会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应立即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将压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处,轻轻平压,观察整个口咽部,如看见有鱼刺,刺不大,扎得不深,可用稍长的镊子或筷子钳住,轻轻拔出来;若鱼刺位置较深、较大或看不见鱼刺,应及时就医。

素食未必能杜绝心血管疾病

流言:近日,网上一篇名为《39位心内科医生集体吃素!他们说:接触太多病人,长教训了》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文中称,一位记者去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采访,看到心内科医生的午饭基本全素,因为吃肉会引起心血管病和肥胖,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真相:与饮食富营养化直接相关的糖尿病、高血压,能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这是没有疑问的。(确有多项研究发现,素食者和杂事或肉食者相比,患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较低。)但是与之相对的,做素食主义者就可以杜绝心血管疾病吗?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项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往往都不是由于某一个生活习惯而造成的,比如吃肉类、蛋类等,而是因为错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的总体失衡,如果日常饮食中食物搭配不合理,即使不吃肉也可能患病。举个例子,出家人是不吃肉的,但是长得胖的和尚并不少见,也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能杜绝心血管疾病。因为他们虽然不吃肉,但并不等于不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比如坚果、油炸食品、甜饮料、薯片等。所以,饮食结构才是关键。

吃冰棍不会引发应激性溃疡

流言:日前,媒体报道安徽一位名叫乐乐的7岁男孩连吃3支冰棍导致大吐血,引发一些家长的不安和恐惧。吃冰棍导致胃大量出血。

真相:吃冰棍引起吐血?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7岁男孩在于同伴玩耍后,在1小时内吃下了3根冰棍,吃完没多久就开始觉得胃痛,并很快开始多次大量吐血。在当地医院未能控制病情转院至安徽省儿童医院。经大量连续输血、药物和胃镜下止血未能凑效情况下,最终实施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发现,患儿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直径1cm,深0.4cm的巨大溃疡,伴溃疡底部十二指肠球后动脉破裂并呈喷射性出血。

引发孩子吐血的原因经过了手术证实,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动脉喷射性出血。这种局限性的溃疡是原本就存在的,而不是某种应激事件导致的急性(广泛的)胃黏膜糜烂。就是说,报道中PICU医生所说的“(吃冰棍后)太冰了。然后导致黏膜急性糜烂、溃疡出血”是错误的。由于新闻中男孩出血病因已经经过手术确认是十二指肠局灶性溃疡侵蚀导致的动脉破裂出血,而非急性应激性溃疡。因此,可以判断,患儿的十二指肠溃疡早已存在,只是一直被误诊。而出血不过恰巧发生在“吃冰棍”之后,两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退一步说,即便患儿是应激性溃疡出血,吃几根冰棍显然也不构成重大应急事件,当然也不可能是引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因此,那位医生和新闻标题所说的“连吃3支冰棍引发大吐血”是错误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