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缘何成“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华东理工博士后应佚伦的成长经历带给人们的启示

2016-06-29信息快讯网

 

她缘何成“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华东理工博士后应佚伦的成长经历带给人们的启示-信息快讯网

忙碌在实验室里的应佚伦。(照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钱钰

从小到大,从来不是学霸,成绩中等偏上,从未参加过学科竞赛,就是这样看似普通的她却成为了国内首位“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得主。在日前举行的2016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应佚伦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创新人才培养感悟。是什么造就这位“最具潜力的女科学家”,她的成长经历又带给人们哪些启示? 如何造就更多像应佚伦这样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这不仅是大学要回答的,也是基础教育要回答的。

学生时代注重志趣发掘与呵护

今年3月,29岁的应佚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从3000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奖项的首位国内得主。

女博士后一般都会与女学霸画上等号,但应佚伦却是个例外。“从小到大,我都不是学霸,我的成绩并不冒尖,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同期招到我的博士生导师龙亿涛教授的学生里,我也不是最出众的。”在介绍完个人经历后,应佚伦的开场白就是为了力证自己很普通,从未参加过学科竞赛。谈及“初高中教育对人生走向的最大影响”时,她说学生时代志趣发掘与呵护奠定了我们未来对于科学事业的选择。

在上海娄山中学读书时,她对生物、地理等“理科副科”掌握得特别迅速,也很感兴趣。初一时,她就参加了长宁区少科站生物兴趣小组,3年里,她在兴趣班上实实在在动手做了许多有意思的生物实验,如昆虫标本制作、小动物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标本制作、植物组织培养等。

应佚伦回忆说,娄山中学当时有免考制度,课堂认真、表现良好的学生可获得特长学科免考的待遇,但要交出一个小课题。“当时大多数同学讲的都是十万个为什么,而我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个课题,当时很受欢迎。”应佚伦的首篇“论文”完成于初二。

为不成熟想法,父母带她跑遍上海花鸟市场

接触化学后,应佚伦就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学成绩也一直保持班级前三甲。

“进入市三女中读高中后,所有实验都让学生自己操作,我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植物组织切片,亲手操作了多个实验,这使得我不仅记住了概念公式,也通过实践理解了其中缘由,大大增加了我对化学与生物的兴趣。”应佚伦坦言,她很感谢市三女中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市三女中把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放在了校训的首位。“我想如果没有‘独立’判断能力,我可能也会‘随大流’去选择大学与专业,而不是毅然选择以化学化工为特色的华东理工大学。”应佚伦说。

女科学家的成长离不开开明的父母。“我的父母当时一直支持我去参加这些‘非主流’、又不能考证加分的活动。如果没有那么包容与理解的父母,我想我也不可能踏上科研的道路。”父母没给她设定目标,也从没给她报过任何补习班。她还记得,父母曾为了她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利用太空辐射获得具有超高捕蚊效率的猪笼草,几乎跑遍上海全部的花鸟市场寻找猪笼草。

培养创新人才需“富养学生”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聚焦教育综合改革,关注创新能力培养”。现场,应佚伦的成长经历带给人们很多启示———尽管不是学霸,相比牛娃,求学之路也可谓普通,但自由成长、发现兴趣、坚持选择、家人支持、名师提携,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造就了这样一位女科学家。

在谈及创新人才的成长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说,创新人才成长有三大要素:一是自由宽松的环境;二是兴趣与执着;三是跨学科。“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软肋怎么办?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要办有选择的教育,有选择性才会产生多样化和个性化。”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教育更多样化。”在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看来,多样化不仅仅是人类延续的保证,同样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创新人才不是看一个人有多聪明,而是这个人的头脑和别人有多不一样。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不一样的大脑。

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给出的答案就是“富养学生”,以多样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我们是否能给予学生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材、教师、基础型课程模块、拓展型选修课模块、研究型课程课题、是否参与某次考试及考试层次、考试科目等多样选择。”

女学霸初三就开始写学术论文,28岁成“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低龄留学:如何让美国高中留学生更好的成长
她让高中学生学会规划未来 ———记建平中学升学指导李颖博士
理想信念明灯永在心中闪亮———龚全珍的入党经历和故事
【三味书屋】民族转型的成败与得失
华东师大本科生龙泳独立拍摄纪录片《成长》 用影视艺术启发教育者思考
中科大少年班创办37年的成功奥秘——科技精英培养更强调责任与担当
二手房的成交量小幅反弹 地王助推信心回暖
迪士尼品牌效应的启示
百余名专家在沪研讨高校如何推进脑科学研究
智库建设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
尝一口红烧肉作别母校 华东理工送毕业生红烧肉
华东师大二附中“摇滚潮妹”许一欣:“学习的窍门就是要融入生活”
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都不是考核评估出来的
华东师大二附中“摇滚潮妹”许一欣:“学习的窍门就是要融入生活”
【科技文摘】专家点评:科学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科技文摘】上海公民科学素质再居全国首位
环境整治“补短板”还将继续攻坚
越来越多优秀一线科学家开始承担科普责任
上海这些"潜规则" 你没经历过就算白来了
不能依数据框定学生成长路线
《神奇校车》全球卖出3亿册 自然科学读物创作是道“烧脑题”
《神奇校车》全球卖出3亿册 自然科学读物创作是道“烧脑题”
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你信过几个
张江科学城未来轮廓:新增三条轨交 建设开放空间
山海为证,携手共圆全面小康梦——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启示录
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成效显著
民航华东局成立调查组,责令“幸福通航”暂停一切飞行活动
受挫女科学家创作英国最畅销童书
亚洲舞者的成长让人惊艳
【阅读西方】《神秘博士:官方烹饪指南》
中国博士娶日本太太:回国后看到房价傻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