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门高 花头透 注水多——艺术展览能否少些金钱味?
图说:近日被吐槽的毕加索大展现场
暑期临近,各种艺术展览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北上广等城市因观展氛围良好,成为商业展览的首选之地。不过,也有些展览宣传时调门高,展出时摆噱头,而内容却严重注水,引起了较真观众的反感:人傻钱多,但也不能这么忽悠大家啊!
图说:近日被吐槽的毕加索大展现场
“10亿估值” 实为注水
昨天,有公众微信号吐槽北京民营博物馆举办的“毕加索大展”宣传时夸大其词。主办方既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展出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毕加索精品原作展,又说该展是大师作品最后一次在中国集中亮相,还大言不惭地说,该大展是对中意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一个“国际大事件”。
据了解,“毕加索走进中国”的主办方是一知名房地产商,广告宣称83幅毕加索原作来自5个国家的8位著名收藏家,覆盖毕加索早、中、晚期的创作,艺术形式囊括油画、版画、素描、手稿、雕刻、陶瓷,有数不清的明星大腕为这场展览站台。
宣传还称,此次83件“真迹”价值10亿欧元,约合73.7亿元人民币。因展品来自私人收藏,所以部分作品并没有在专业文献中出现过,也不能在专业出版物里找到记述。
更让人吃惊的是,充斥于展览现场的30多件版画作品,竟来自于两家类似租赁公司的工作室,而这两家工作室据说拥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想办展览的话,可以从他们那里租,这显然与宣传所说的藏品来自私人藏家不符。
哪怕按封顶的拍卖价格来估算,所有展品的标价加起来也只有几千万欧元,那么,主办方吹嘘的“10亿欧元”作品总价值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该展览的票价为120元一张,与此相比,有301件毕加索真迹的展览,门票为14欧元(约合105元人民币),有两百多件毕加索真迹的展览,门票为9美元(约合56元人民币)……
图说:“不朽的梵高”感应艺术大展
没有真迹 照样吆喝
类似的现象在上海举办的展览中也并不鲜见,一脸正经地办注水的展览,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去年5月,没有一件真迹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在沪举办,有观众在参观完毕后“不买账”,他们冲着梵高的大名而来,却连一件真迹都没看到,而票价还比莫奈特展更贵。去年4月,上海举办“伦勃朗的时代——十七世纪荷兰素描展”,整场展览以“荷兰巨匠”为卖点,却只展出了1幅伦勃朗的绘画,其余作品都是同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海外IP展览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大型城市,如“哈利·波特”“泰迪熊”“哆啦A梦”“小羊肖恩”等等。几个月前就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在虹口区某商场举办的小羊肖恩特展上,大约1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只安放着几十个小羊彩绘雕塑,令参观者失望而归。
图说:小羊肖恩特展
夸大宣传 不该提倡
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因为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政令的出台,使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得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商业机构举办商业展览创造了条件。
从海外引入的商业展览,无法在中国的博物馆里进行经营活动,于是只能选择与商业机构合作,而民营机构(民营美术馆、商场、画廊等)在举办商业展览时,更看重的是经济利益,专业过滤和学术把关工作往往缺失。
展览评论人梁克刚指出,此次在北京举办的毕加索展览,“挂着公益的名号,却要卖120元门票,这么水的展览很明显是一个投资项目,说穿了,不就是场注了大量水分的拙劣商演吗,不就是为了挣钱吗!显然,他们是在用夸大的宣传唬弄人。”新民晚报记者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