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谁会成为下一个世界艺术中心?
6月中旬,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等人前往北京商谈蒋兆和雕塑收藏事宜,沿途看到优步与Artand联合推出的艺术车站以及艺术品电商“搜猎人”遍布地铁站点的广告牌,惊讶于北京近两年艺术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这能否为上海的美术馆和其他文化机构提供思考和借鉴?靳文艺等人通过观察走访,写下了调查研究报告。成文之时,又传来北京名盛一时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要转手出售的消息。未来3至5年内,艺术互联网会否彻底改变行业态势?
故宫文创为何这么火?
说到文创产品,不能不提台北故宫。2013年“朕知道了”皇帝硃批纸胶带曾被热捧成为一个现象级事件,当时原价人民币42元一盒的纸胶带,成为游客必买文创小礼品,被炒到人民币98元,一度还抢不到货,年销售量超过18万件。从台北故宫文创品开发得到灵感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几年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
皇帝皇后卡通玩偶和保温水壶
故宫文创产品开发能够得到如此迅猛顺畅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早。据故宫文化服务中心负责销售业务的陈非介绍,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具有较长的历史,1952年就设置了专门的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产品开发一直没有中断过。二是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故宫博物院很早就注册了公司负责图书出版、衍生品开发、建设投资等经营性方面的工作,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故宫博物院并行运营,这一点在国内同行中情况极为特殊也最为关键,很多文物文化单位的文创产品开发难于推进,体制机制上就卡在这里。第三是故宫文创部门有一个很强的研发设计推广团队。故宫的文创产品早先主要由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开发,任何一件产品,在立项开发之前都必须先经过研究部门的内容审定,设计样稿出来之后,销售部门还要进行市场评估,确保新产品必须符合“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三要素才能推向市场。
故宫淘宝上褒贬不一的卖萌图片
这几年,由于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越来越广,文创产品分成了金属、玉石、玻璃、纸品等很多门类,设计研发部门的角色也更多变成了“把关人”,更加注重故宫文化品牌和文脉价值的延伸打造,努力把“高冷”的藏品转化成“接地气”的亲民产品。在开发模式上,故宫设计研发部门主要出创意、出思想、出标准、出蓝图,设计开发生产环节则由合作单位去完成。目前形成各类合作关系的单位有60多家,所以故宫的文创产品能够在设计风格、产品种类、质材物料等方面及时吸纳到社会研发力量的精华,能够应时应景推出呼应于市场的新产品,“卖萌”的、文人雅士手办礼类的、高大上的、限量版奢侈品等应有尽有,在风格、题材、价位方面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购买需求。
Artand首页
北京艺术 互联网发展情况如何?
当代艺术热造就的畸形消费,让艺术变成了少数人的圈子游戏;而另一方面,经过30年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艺术消费的潜能却得不到释放,艺术与消费者之间犹如隔着一层厚厚的壁垒,低迷的僵持。
从2012年开始,北京艺术市场在雅昌、99艺术网等网站的启发下,以微信和APP技术为主导直击行业痛点的艺术互联网创新创业现象快速生长,2016年呈现爆发迹象,许多微信公号和APP艺术电商作品成交活跃度远超实体画廊,发展势头迅猛或将成为影响北京未来艺术市场的新生力量。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有1万多家实体画廊倒闭,而众多新兴的艺术品电商却迅速崛起,营业额成两位数增长,网拍、网展、网购异常活跃。艺术收藏者、消费者群体也有很大变化,主要集中在80后年轻一代,包括体量庞大的中高收入家庭人群,他们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尤其外国教育的企业老板或高收入者,其中不乏超前视野专门购买未名艺术家的长期投资型藏家。这一新兴消费群体,不同于传统艺术收藏者和爱好者,习惯从网络渠道寻找自己心仪的艺术品,尽管他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低价艺术品区域,但其成长性不容小觑。
站酷网首页
“站酷”和“Artand”: 艺术 互联网的北京样本
“站酷”成立于2006年,创始人梁耀明最初出于设计行业交流需要以BBS论坛起步,多年积聚人气成为设计师的交流家园,由于没有盈利模式,一度苦苦支撑。2012年以后微信和APP对接移动端的技术普及,注册用户迅速增加。“站酷”设计师通过移动端就可以更方便地“出售”自己的设计作品和服务,用户也可以更方便找到自己心仪的艺术家和作品。2015年其庞大的设计师资源和作品数据库被美国风投看中,首轮融资近千万美元,几个人的小公司迅速壮大成为上百人的艺术互联网创新企业。如今“站酷”注册的平面设计师、UI设计师、CG原画设计师、电影特效、手办制作、摄影师、VR艺术家等人数已近400万,每天服务上千万人群,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交流平台。
“Artand”的创办更是直击“艺术圈”痛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二十多万艺术毕业生,由于行业供需不畅,就业难一直排在首位,甚至毕业即失业。很多美术大学生苦于自己的作品无处展览、销售,无力靠专业维系生存,只能改行但又不甘心。Artand的创办者也不例外。改行多年仍心有不甘的几个年轻人,决定自己创办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作品和购买作品的交流平台。通过近一年的研发设计,2014年正式推出公众号和APP,交友、展览、发表文章、销售作品、版权认证、衍生品商店均可一键搞定,推出不到一周就得到创新工场李开复等天使投资人的投资。“Artand”成为艺术与市场的连接器,聚集了大量用户,包括艺术家、藏家、爱好者,创办一年首轮投资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站酷”和“Artand”的火爆是这两年北京艺术 互联网快速成长的样本。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HIHEY”、 “搜猎人”、“爱艺客”、 “艺术家公盘”等等,针对传统艺术圈的利弊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发展都很快速。
艺术电商搜猎人地铁广告
3至5年内将促成行业质变的到来
艺术互联网把沉寂的北京艺术圈重新拉回大众视线,各种新艺术、新探索、新动向再次通过互联网得到交流和呈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探索,再次提升北京艺术的人气。尽管这种新业态目前带动起来的主要还是面向大众消费阶层的中低价艺术品,但它却掘开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和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
艺术互联网从技术上刺破了中国进入中产阶层以后超过万亿的新兴消费市场。这个市场有别于传统的画廊、展览、掮卖模式。在互联网上,一切信息透明,艺术作品的数量、品类、风格浩如烟海,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艺术品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艺术衍生品下游企业也可以通过艺术平台找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结成线上线下的合作。艺术互联网建构的共享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收藏家,甚至家庭、办公空间、商业场所都可以成为“美术馆”。这种新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新趋势已逐渐积蓄量变在可预期的3至5年内将成为传统模式的强力补充、促成行业质变的到来。
北京和上海,应该讲上海最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世界艺术中心。一方面,金融危机促成艺术品价值的合理回归,内需拉动的“新当代艺术”有别于外国人审美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内容去政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势必牵引世界艺术中心逐渐向购买力强劲的经济中心城市转移,上海在这一波世界经济调整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上海拥有全国最密集和完善的艺术基础设施,面向国际交融的开放度,城市影响力辐射中国最具收藏实力的大部分地区。据悉,总部位于北京的国内最大拍卖行保利,将选择把互联网拍卖平台建在上海,这应该是对藏家资源和未来优势综合考虑的结果。但是从上海对全国艺术的包容度和带动力以及对新风格、新潮流、新技术的创新探索力度来看,目前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