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免疫警察精准锁定肺癌的蛛丝马迹

2016-07-12信息快讯网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有182.5万肺癌新发病人,每年死亡约159万人,在所有癌症中列居首位。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构成中,男性肺癌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占28%;女性肺癌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占23%,男性与女性肺癌死亡人数在所有肿瘤中均居首位。

目前我国肺癌早期诊断率依然很低,大约8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属于中晚期。而对于众多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尽管全球有很多抗肿瘤药在过去30年被批准上市,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大多数药物只起到了短时间缓解病情的作用,IV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2%。

全球在过去30年间,始终致力于肺癌早期发现新技术的研发,由于肺癌高度异质性,在肺癌早期检测方面,始终进展不大。目前,只有美国开始采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对5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然而,由于筛查的高达96.4%的假阳性与可能存在的辐射致癌风险,该技术是否适用于肺癌筛查业界一直争议很大。临床专家致力于寻求一种既没有辐射损伤,又能在血液层面进行早期肺癌检测的有效方法。2015年11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核准由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肺癌7种自身抗体检测,通过一个简单的700多元的血液检测,便可以用于早期肺癌发现与肺小结节良恶性的辅助诊断。

对于该新型血液检测技术的机理,一个非常形象的解释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就好比人体内的警察,因为物理或者化学等致癌因素而在人体产生的癌细胞就像是“小偷”。正常情况下,强大的警力随时处于监视状态,人体免疫系统根据免疫识别发挥作用,从而帮助机体抵抗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小偷”。但如果一个人的机体长期有肿瘤刺激源,从而不断产生“小偷”,一旦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双方有可能势均力敌,从而处于医学上的“免疫平衡”。然而,一旦这个过程持续,“小偷”的力量大于警力时,便会产生免疫逃逸,“小偷”回来后伪装成警察,而警察又一时无法识别,“小偷”便会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晚期肿瘤。

7种自身抗体利用的就是肿瘤免疫应答机理,在肿瘤发病早期,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识别肿瘤细胞内表达异常的蛋白,免疫应答在癌症早期有很强的生物信号放大作用,在肿瘤表型显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到血清的抗体水平,该种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来检测肿瘤细胞。只要小偷一出现,警察就传递出放大了几百倍的信号,这种新型技术通过血液检测到这种肿瘤细胞“小偷”的存在。

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在没有辐射损伤的情况下,只需抽取少量的静脉血进行检测,便可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肺癌的蛛丝马迹。这一被称之为“液体活检”的肺癌早期筛查诊断技术,目前已用于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肺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辅助诊断。

这一新型的肺癌检测方法的临床研究显示,它对于中国人种的8毫米以下的结节、8毫米到20毫米之间的肺小结节有90%阳性准确率。与此同时,还可用于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预警等。

(作者为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