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炫酷技术盲目引入课堂

2016-07-14信息快讯网

 

2016上海国际教育装备博览会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展区。李立基摄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正在进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VR技术、机器人、图形计算器、传感器技术、电子数码显微镜、DNA杂交实验仪……对于各种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涌入教育行业,在日前举行的2016上海国际教育装备博览会“技术创新———改变未来学习”高峰论坛上,专家提醒:昂贵的高科技产品未必就是先进的教育装备,新技术进入教育需要判断和等待,先进的教育装备需要先进的课程理念作为支撑。

技术进入教育需要判断和等待

“如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技术化趋势。”对此,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有些担心”。他举例说,现在很多企业都“盯”着教育,一套沉浸式心理舒缓浴池就要几十万,还有很多部门都在开发将VR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

但曹志祥提醒,不要因为技术炫酷,为了追赶所谓的潮流,就盲目地把它们引入到课堂中来,而是要认真、科学地判断这些技术是否与提升教育教学有必然关系。他还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会被更多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所冲击,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过去技术的应用是有成熟期和沉淀期的,而如今的技术应用几乎是同步的,部分学校管理者并没有等待的耐心,只要社会上有新技术就拿来用,这样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技术进入教育需要判断和等待,判断它是不是教育需要的装备。”曹志祥说。

高科技产品未必就是先进的教育装备

“如果我们采购来的仪器,孩子们不需要动任何脑筋,只需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得到所有结论,那么无论这个器材多么先进,都不适合作为教育仪器引进,如果必须要这么一个仪器来做一个过程性分析,那么学生们到大学或研究机构去借用一下就可以了。”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表示,很多人认为先进的装备一定是十分昂贵的高科技产品,这是一种误解。我们不排斥高科技产品能够成为非常好的教育装备,但是最好的教育是用最简单的工具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先进的教育装备必须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作为支撑。

在尹后庆看来,教育装备有别于精密的科学仪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比得到精确的实验数据更重要。学生能够灵活组织仪器,并利用仪器读取数据、分析数据,自己得出过程中蕴含的规律。“装备现代化的目的恰恰是重在提供学生更为丰富、更加充分的动手实践活动,实现动手实践给孩子们带来的真实变化。”尹后庆说。

现场,“地平线报告之父”、原美国新媒体联盟执行总裁劳瑞?约翰逊则提出,技术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让人们走在一起动手实践,这才是我们的未来。

学校数字化环境越来越重要

未来,教育技术装备有何发展趋势? 在尹后庆看来,未来的学校环境建设将越来越贴近孩子们学习和生活需求,营造一个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舒适空间。他举例说,长宁区天山路一小做了一个未来学习中心,环境布置充满了童趣,把走廊设计成多功能的学生活动空间,走廊的一面墙壁包上铁皮,这样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装进磁性画框里,在墙上随意安放。

此外,学校数字化环境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传统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据介绍,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图书馆转型为学校媒体资讯中心,数字图书比例越来越高,数字影视、声效资源也已经从电化教育部门移入图书管理部门。学校传统的板报也逐步转变为LED墙和悬挂于走廊墙壁上的动态液晶屏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突破,教与学作为学校的核心环节,越来越依托学习分析技术和课堂分析技术,并由此颠覆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教与学模式,进入一个数据实证型的教学时代。”尹后庆说,大量的学习软件和分析系统,支撑起一个复杂的评估和反馈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即时的、个性化的数据服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理想境界。

报记者 钱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