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高端技术支撑人才亟待打通体制瓶颈
上海光源技术人员正帮助用户做实验准备。胡蔚成摄
浦东张江,“鹦鹉螺”体内的“创新之光”将有更多被引出。上海光源二期16条光束线站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预计3年后开始陆续出光。待二期建设完成,光源将有近40条束线向用户开放,每年来光源的实验人数将超过1万人次。
自2009年向用户开放至今,上海光源正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科研“黄金时期”。在这7年间,国内一大批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做出了优秀的工作,冲击世界前沿的实力正大幅提升。而上海光源随中国科学家一起成长,根据用户需求,技术支撑团队发展出了多种实验方法,二期更是配套建起4个辅助实验室、1个用户数据中心,为科学家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实验服务。
上海光源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光源是帮助科学家洞察微观世界的火把———火把的运用熟能生巧,是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智慧,让上海光源的“创新之光”越来越耀眼。
“创新之光”怎么用?科学家一起探索
回忆起七八年前,上海光源中心副主任邰仁忠和同事们像跑客户一样,向国内科学家推介光源,很多科学家问得最多的是“可以做什么?能做得出吗?”当时,他也挺迷茫,光源有了,但具体配套的实验方法还需要摸索。7年过去了,现在科学家已踏破了光源用户办的门槛:有人同时预约好几条不同光束线站的机时,系统解决自己的科学问题;有人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不停向线站提出新的实验要求,和光源技术研发人员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早在2007年,上海光源刚出光时,国际著名催化专家、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就开始了与光源线站的“摸爬滚打”。他曾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以及国外的光源做过实验,深知优质的同步辐射光对于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性。他建议,光源X射线吸收谱的线站一定要拥有原位动态的实验能力———这对了解催化剂原理、作用过程非常重要。
优化实验装置、分析吸收谱数据、设计实验方法……包信和团队与光源技术团队一起,开拓同步辐射光在催化领域的应用。2010年,他的团队就有论文登上了《科学》杂志。2014年5月,他利用光源又做出了一项重量级成果,在天然气直接转化利用上,找到了突破性方法,被德国同行评价为一项“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目前,中石油、沙特石油公司等企业,已与他签订合作备忘录。
而上海光源在催化剂研究上的实验能力,在全球光束线站中也随之赫赫有名。“现在一有科研需求,他的团队马上会找光源。”邰仁忠说,包信和还在各种国际学术交流场合宣传光源的应用,“X射线吸收谱线站一共产出500多篇论文,其中1/3与催化相关,不少用户都是慕名而来。”
2009年解析甲流病毒蛋白结构、2013年测定H7N9禽流感病毒结构,研究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流行病毒蛋白结构与机理,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在上海光源做出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顶尖杂志上。
几乎每条光源线站上,都有一批这样的“铁杆”用户。国家纳米中心陈春英研究员要打造一种可以装载药物出入细胞的纳米“笼子”,既要看清“笼子”出入细胞的具体位置,又要看清药物如何与周围蛋白质结合,她先后动用了三条光束线站,来获取需要的数据。
最近,光源用户拉起了一个个微信群,任何实验需求都会在群里讨论,“像陈春英这样同时用到两三条线站做实验的,我们会尽量把机时安排得靠近些”。上海光源BL08U1A线站用户负责人张立娟说,“这样,她只需准备一批细胞,就可以完成实验了。”
据统计,上海光源用户数从刚开始的932,增加到目前的13708,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也与日俱增,过去一年就有600多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
光源技术支撑,稳定高水平团队不可或缺
即将开建的二期线站,更强调为用户提供实验便利。“光源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科学家在研究上取得突破,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赵振堂说,但真正要做出高水平工作,还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队伍,来发挥和挖掘光源的潜力。
“国外很多光束线站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我们还刚刚起步。”上海光源中心副主任何建华说,任何大科学装置,建造完成并不是终点,而是其科研生命的起点。上海光源的黄金生命期约十几年,此后就会被“后起之秀”赶超。但一个大装置的使用水平,更重要的是看其实验技术的水平———有了名刀宝剑,自然要想方设法让它发挥最大威力。
目前,在近400人的上海光源团队中,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技术研发、装置建造工作,专为研究装置本身如何提高性能、如何实现用户的科学实验设想而努力。“不过,由于在现有的体系中尚缺乏对这类装置技术支撑人员的稳定支持渠道,坚持在这个岗位上,还是需要有相当的奉献精神的。”赵振堂说,除了技术人员稳定支持机制需要改进外,提升装置性能的技术研发的渠道也有待打开,“我国的大科学装置越建越多,所需要的高端技术支撑人才也会越来越多,为其打通体制瓶颈,将有利于‘国之利器’显露锋芒,也让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获得更充分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