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如果每个人都跳孔雀舞,就太失败了

2016-07-23信息快讯网

 

舞剧《孔雀》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这是关于孔雀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的寓言,杨丽萍将对《孔雀》做出大胆改编。图为舞剧《孔雀》中“冬”篇章剧照。(上海保利大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童薇菁实习生 闵瑞

漫天飞舞的血红羽毛和成千上万把悬于空中的剪刀,不足以道尽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带给世人的惊奇———舞蹈剧场《十面埋伏》昨日献演于上海保利大剧院,开演前就已一票难求。更令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杨丽萍将对其代表作《孔雀》进行重新改编的消息,“冬之舞”将从原来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中脱颖而出,新增近1个小时的内容。据悉,新版《孔雀》将于今冬与观众见面。

“我已经步入生命的冬天。”面容消瘦但依旧神采奕奕的杨丽萍面对记者时,话语间十分平静,“按我现在的阅历,已经能深深体会到生命涅槃的意义,希望能带领年轻演员一起体验生命从尽头到重生的经历”。在杨丽萍的学生们眼中,新版《孔雀》格外凄美:它饱尝了人间的爱与恨,自由与禁锢,经历生与死,最终重新归于美,归于自然,它最娇艳也最强悍。

孔雀,是舞蹈家杨丽萍贯穿一生的信仰。26岁时,她跳的孔雀舞甜美而兴致勃勃,跳舞时会在耳边别上一朵粉红色的小花,本身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又怎么能体会和传达出秋冬的意境呢?“现在的我就不会这样了。不要拿冬天的孔雀和春天的相比,含苞欲放的花、盛开的花、凋谢的花各美其美,应该跳出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感悟。”

中国从来不缺好的舞者,只是他们如珠玉散落在各个角落,有些发光,有些无名。“我跳《雀之灵》时已经26岁了,走了不少弯路,希望今天年轻舞者的平台更宽阔,但如果每个人都来学跳孔雀舞,那就太狭隘、太失败了。”杨丽萍尊重舞者、尊重舞蹈在业内是出名的,她从不给演员们“定稿”,演员们70%的状态是即兴创作。她不愿意给演员设限太多,喜欢“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模仿植物生长,跟一只蚂蚁学习,跟一朵飞翔的云学习,从大自然那里学会跳舞”。

跳舞到如今,杨丽萍更多地是在思考——用思想来跳舞,用跳舞来思想。舞剧《孔雀》借助自然的性灵意象,讲述人类对生命过程和意义的感悟,《十面埋伏》 同样是一场人性主题的舞剧实验,“自古以来,人世间的楚汉相争太多了,生活中的项羽、刘邦太多了,韩信更多。我们早知道人性的缺点,这不是悲观,是发现”。

以中国舞蹈形式为主调,融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武术以及国粹京剧等创作而成的《十面埋伏》,是杨丽萍将传统经典艺术碰撞当代文化语境的一次大胆实验。从小喜欢京剧的杨丽萍,从京剧肢体语言的丰富性中看到了民族舞蹈的无限可能。她并不执着于舞种的限制,但是“唱念做打是中国人的财富”,应当尊重自己生长的本土文化,并努力用自己的理解将其推向未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