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周期病”该治治了
美国总统选举四年一轮回,一些竞选人为取悦选民、借机造势,总爱搞出几个与其他国家有关的议题炒作,而中国往往成为某些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话题。
作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竞选中自然也少不了轮番上演攻击中国的旧戏码,比如指责中国采取“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对美国制造业和中产阶级造成冲击,试图把美国产业工人失业问题的黑锅让中国来背……
他们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摆出一副强硬姿态,以争取选民支持。
在美国,打“中国牌”就像得了上瘾的“周期病”,一到大选年就发作。这张牌,不打浑身刺痒,而打了实在是哗众取宠。明眼人看得出,美国总统竞选人在大选周期打“中国牌”不仅无效,而且有害,说白了,就是用以掩盖他们自身政策的匮乏。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间经贸依存度不断提升。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和双向投资存量均创历史新高,中国首次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互利共赢的基本格局。对美国广大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是“中国制造”最直接的获益者。
美国产业工人失业问题由来已久。政客们不仅提不出问题的解决对策,还把脏水往中国身上泼。这种政治投机和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完全无视美国国内政策长期失误的根本原因,也未看清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趋势,只会进一步伤害美国自身经济。
事实上,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生产效率提升和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趋势。
美国把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海外,而在本土重点发展更具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美国服务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远比制造业流失的岗位多得多即是明证。而废除或重新商谈贸易协定,并不会让一些制造业就业岗位回流美国。
众所周知,在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刻意要求全部零部件在本土组装生产并不是最经济的办法。就在特朗普大谈所谓别国“不公平贸易”时,他似乎忘了,在他自己官网上出售的大部分“特朗普品牌”的商品,其实就是在海外生产。
更深层次讲,美国选民对贸易自由化的抵制和反感,实际是对国内经济不安全感和生活水平长期未能提升的一种愤怒。十几年来,美国普通民众收入停滞不前,这才是让他们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将带来双赢的社会共识产生动摇的重要原因。
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美国共和党精英数十年来推动的亲市场化举措,不仅让工人阶层直接面对技术和全球竞争,还削减了他们之前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导致他们收入明显下降,令贸易自由化造成的冲击主要由产业工人来承担。
福山找到了症结所在,但是民主、共和两党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工人阶层反自由贸易情绪积蓄,偏好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
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期间为拉选票,往往是选民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却不考虑是否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此情况,逢大选年就会集中发作一次,人们早就对这种情况“感官疲劳”了。看来,这个“周期病”真该治治了。
新华社记者 高攀(新华社美国费城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