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改性工程塑料,陈晓东说:实业才能挺起“大国脊梁”

2016-08-08信息快讯网

 

陈晓东在生产车间检查一款由日之升自主研发、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混合玻璃纤维。袁婧摄

这20年间,陈晓东和他创设的日之升只“啃”了一样东西———研发和运用改性工程塑料。

20年的苦楚寂寥之外,还要应付的是种种诱惑。

20年前,别人争抢国企“铁饭碗”,他却执意创业,“时逢浦东开发开放,我想以自身所学,抓住机会闯一闯。”

10年前,别的工厂忙着买地造房,他却把营收投入研发,“一家企业最大的资产还是技术实力。”

这几年,无数人游说他“一起玩资本”,他笑笑婉拒:“金融,还是要为实业服务。一家企业要有自己的品格和属性,也只有实业才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这位执拗的理工男,凭借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任性”选择,将日之升推上了令人艳羡的高位———拥有近千名员工,销售收入过21.2亿元,总资产近5.4亿元,获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也是目前国内苯乙烯类树脂牌号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改性工程塑料生产商,连续多年获评市民营科技企业百强。

而他,继续朝着心中的圣地———实业报国梦想而不断挪步。目前,日之升正在打造自己的国家级实验室。今年将完成国家实验室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方便国内工程塑料同行完成自身产品检验等。

当别的企业花大力气兜市场时,日之升却埋头捣鼓实验室。他人眼中的不

解,却是日之升20多年的经验教训“磨”出的真知。陈晓东说,企业最初往往是“市场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到最后,只有打价格战,陷入被动。要扭转局面,企业必须主动“引领市场”,这就涉及两个因素———技术和标准,前者撑出实力,后者掌握话语权。

因此,日之升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一个亿,研发人员数量在团队中占比1/3,而所有销售人员也都是技术研发出身。近七八年间,企业申请发明专利300

多项,其中120项得到授权,这些专利分别涉及配方型、工艺型、工装型等。

依托强劲研发,日之升在改性工程塑料的不同运用领域内创设了三个行业内响当当的品牌,引领着行业的迭代更新。比如,卡乐丽。一次成型美学聚丙烯,一改传统塑料制品喷涂、电镀等非环保上色环节,通过拥有十多项专利的基体树脂相容剂技术,在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融入颜色和肌体质感。这一产品已先后被海尔、格力等品牌

采用。还有注重电气安全塑料的品牌塑益安,与公牛、罗格朗等电器插排界大牌牵手。

关于话语权,日之升也在业界屡屡“破壁”。目前,公司得以有机会参与起草《LED灯罩用光扩散聚碳酸酯》推荐性国家标准。除高校、研究机构外,由民企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的情况,确实为数不多。“如果能拿出一份自己的过硬标准,将有助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市场竞争。”

人物小传

陈晓东,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6年创设日之升公司,专注改性工程塑料,申报数百项专利,并以多项创新性技术推动行业更新迭代。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曾获得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等荣誉。

报记者 顾一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