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谁能当这位裁判的裁判?

2016-08-10信息快讯网

国际奥委会再一次遭到了质疑。奥运会的举办让一些运动员也成了里约高犯罪率的受害者,加上赛前爆出的破弊不堪的奥运村,网友纷纷吐槽选择这样一座危险而准备不足的城市,奥委会是眼瞎了吗。

 

事实上,对众多指责飞溅而来的唾沫国际奥委会早就学会唾面自干了。身为最受争议的国际组织之一,国际奥委会经常因为主办城市选择、运动项目调整、运动员参赛权、兴奋剂、腐败等问题而陷入舆论的漩涡。奥运会在体育理想道德和现实的商业化需求之间艰难的平衡,也让国际奥委会无法摆脱民众对于其与资本力量之间暧昧关系的怀疑。

自1980年以来,夏奥会的比赛项目已经增长了一半以上,参赛国家和运动员数量更是翻了一番,相对应的赛事保障人员数量由于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更达到了当时的三倍。超过一万的运动员以及35万的工作人员投身了伦敦奥运会,今年里约的盛况可能犹有过之。举办成本更是一路飞涨,举办城市的居民抗议政府斥巨资办奥运、影响正常生活秩序的新闻屡见不鲜。

奥运会的举办牵涉越来越多的民众,但奥委会的权力却没有因此由精英下放到群众手中。非但如此,国际奥委会精英的组织机构也正如奥运会一样,越来越臃肿。前任奥委会主席罗格打着改革的旗号进入公众的视野,任职期间也多次高调裁员。等他下台时人们却发现,奥委会的编制不仅没有减少,冗员程度反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2人,比他上台时还多了2名执委、6名委员。

自身尚且管理不良,奥运会的管理就更差强人意。反兴奋剂一直是奥委会的重要使命,但是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亮,近年田径、游泳、居中等兴奋剂重灾区里落马的明星选手数量丝毫没有减少。而奥委会对于承诺支付给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费用也经常拖拖拉拉,打点折扣。

国际奥委会多年以来坚持无视民众对其透明度和民主的要求,故步自封于所谓精英的自我遴选机制。也难怪稍有差池,其封闭的孤立的自治体制就引来公众对整个组织的质疑。

人们难免有这样的疑问,国际奥委会几乎一手把持了奥运会,这位裁判在国际体育领域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裁判的权力又有谁来监督呢?裁判犯了规,谁来问责?

国际组织中,政府间组织一般由成员国问责,而国际奥委会维护奥运会系统的权力虽然来自于世界各国,但其自身却是一个决策不受国家控制的非政府组织,无法由各国政府问责。虽然国家可以通过抗议、拒绝参加、减少资助等方式来给奥委会施加压力,媒体可以质疑奥委会的声誉,运动员也可以通过拒绝参赛来表达不满。但这些行为体并不能直接监督问责奥委会。

事实上,国际奥委会多年以来经历了那么多的丑闻,也没有形成自我监督以外的有效监督机制,其应对丑闻的方式不外乎装模作样的自我审查,情节严重时被迫牺牲一批高管,用这些人的免职来安抚社会的不满,而其实换汤不换药。

不仅如此,国际奥委会还颇会利用身为最高的“奥林匹克精神捍卫者”的权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而规避国际监督,在丑闻发生时作出自我改革的虚假承诺。其实奥委会这样只对自身负责的组织来说,在内部僵化的体系、不透明的决策之下,体制的改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诚然,国际奥委会通过内部自我管理的官僚机构和精英制定规则,而在国际社会建立了自身的权威,建构了人们奥利匹克运动的认识。它的精英特点导致的自主性,成为了人们对其认同的重要来源。但同时,国际奥委会也不可避免地被其组织的狭隘视野和官僚文化困扰,导致其违背初衷和承诺,屡屡爆出丑闻。从国际奥委会历来对于危机的处理来看,这样的精英治理模式和外界民主诉求之间的矛盾恐怕很难靠其自身力量解决。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