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国际裁判为何扎根社区

2016-10-20信息快讯网

全国首位空手道国际裁判马俊婷有着不同一般人的选择。

这些年孓 她在社区中扎根——先后创建了延吉文体俱乐部和飞扬天使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孓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社区文化建设 累计服务居民达20多万人次。

空手道情缘

居民们说,如果没有穿上空手道服,秀出帅气的踢腿,马俊婷看上去只是一个邻家的“80后”女孩。

就在马俊婷读高三那年,空手道突然进入了她的人生。她起步虽晚,但进步神速。经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马俊婷取得了令其教练也大为惊讶的成绩:2004年、2005年,她两次获得上海市空手道锦标赛女子实战冠军。2006年,她一举夺得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空手道女子实战冠军,同一年还入选首届国家空手道集训队,穿上了国家队队服。

随后,马俊婷又将精力投入更高难度的裁判资格考试,用四年的时间连过八关,成为我国第一位国际级空手道裁判,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空手道国际裁判,在世界级空手道大赛上常能见到她执法的身影。不少人都问起她这么拼的初衷,马俊婷说,“当裁判并没有收入,主要是为国家荣誉,让中国在空手道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

200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马俊婷决定创业。马俊婷从热爱空手道运动开始,义务为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的空手道教学,逐渐迈出了走向公益的第一步。

刚开始,她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发放招生广告还遭人白眼,跑到各个中小学校推广空手道也不断吃“闭门羹”……大学生创业中遭遇到的艰辛,在马俊婷的创业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她不轻易放弃——经费不够,她就从爸妈每个月给的600元生活费中省出来;没有学生,她就骑着自行车找各个健身会所进门谈合作;缺少经验,她就虚心向身边的老师和创业前辈请教,从学写商业计划书开始积累创业的知识和经验。在各方的帮助下,马俊婷终于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卡瑞特文体服务社,向市民推广空手道运动。目前该服务社已有10多名教练员,20多个遍布全市的教学网点,学员达万余人。

帮更多孩子圆梦

“创业小成,荣誉接踵而至。我当时想是不是一辈子就这样了?”不过,一场论坛改变了马俊婷的人生轨迹。

2011年9月和2012年1月,马俊婷两次出席达沃斯论坛,参与全球杰出青年社区交流活动。她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体育公益理念和社会实践,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也正因为达沃斯论坛,马俊婷萌生了运用自己的特长,通过“公益文体”真正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达沃斯秋季论坛结束后不久,她就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公益事业。就在这时,有一个群体受到了她的关注,这就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群体,也被人们称为“蒲公英”。通过各方调研和与孩子们交流,马俊婷了解了这些孩子的生活状况。她心疼这些孩子,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她想,我的空手道技能也可以作为服务他人的一种载体,通过体育锻炼,磨练人的意志品质,不光增强了社会的和谐,还能传递爱的正能量。

2011年,马俊婷创立了延吉社区文体俱乐部和飞扬天使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社区文体俱乐部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居民参与协同,在社区里开展公益性文体活动。就在同一年,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原来的文体俱乐部进行转制,马俊婷的社会组织成功“接手”,社区服务也逐步走向了“量身定制”的新模式。

在她的带领下,两个社会组织开展了为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培训空手道;举办社区家庭运动会,组建“活力橡筋操”团队,开展世界无车日,举办环保骑行等一系列活动,平均每年开展服务受益人群达到4万人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马俊婷也不忘初衷,对孩子的事儿格外关注。在她所组织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中,都会特别加入一个“圆梦”的环节———邀请舞蹈家黄豆豆为喜爱舞蹈的孩子们提供艺术指导,邀请企业家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介绍创业经历,组织孩子们参观空手道国家队集训基地,为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培训空手道……“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给孩子们开拓视野,感受上海,真正融入上海。”马俊婷如是说。

“融文化”让社会组织

实现最大效能

通过这几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马俊婷也感受到两个明显变化:一是社区体育活动由“被动”变“主动”,居民自治组织会自己提出要什么项目,让社会组织来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另一个变化就是许多外来娃更活泼了,成为自己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

怎样才能让社会组织实现最大的服务效能?通过实践,马俊婷提出了“融文化”的服务理念。她提出社会组织在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时,要“社区、校区、企业、部队相融合”“体育、艺术、科技、医学相融合”“人才、资金、信息、设施相融合”“道德、法律、政治、经济相融合”“古代、当代、中国、外国相融合”,通过“融文化”服务使社会组织有限的人力和资金达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怎样依靠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赞助,把公益事业做大、做强、做得更好?马俊婷认为要有一个自己的实体经济来支撑,这样公益活动才更精彩、更丰富,服务的群体更广。她设想着一条“政府扶持——创业实体——产生效率——服务公益——回馈社会”的路径。马俊婷说,公益也是一种产品,由公益服务的对象来决定社会组织应该提供怎样的服务。“这归根到底就要求我们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梦想起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