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金融点亮百年外滩
本报讯(记者顾一琼)这两天,一份亮眼的数据报表出现在黄浦区金融办主任江锡洲的桌上。今年1-7月,黄浦区金融业税收超过140亿元,同比增长63.5%,在全区税收占比30.2%;全区税收百强中,金融业企业28家。对于这个成绩,这位在金融界“纵横”多年的专家型官员并不惊讶:早些年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加上这几年的蓄力,黄浦区金融业是时候“怒放”了。
金融业,曾是老外滩的立业之基。岁月沧桑、世事巨变之后,如何赋予金融业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外滩所在地黄浦区直面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黄浦区以外滩金融集聚带为依托,聚焦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专业金融服务,打造新金融高地。
分析去年以来黄浦区金融业的爆发式增长,有两大特色———传统金融业税收稳步攀升,而新金融、特别是涉及互联网的金融机构,税收增长最为强劲。
据了解,黄浦区现有金融机构涵盖一行三会审批设立的所有金融机构类型,特别在证券、信托等行业优势明显,部分行业占据全市半壁江山。一大批功能性重点金融机构先后落户外滩,比如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瑞士银行上海财富管理中心等等。
传统金融机构崛起的同时,黄浦区也最早聚焦民营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出台一整套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成立全市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引进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持牌机构众安在线,第一个引进互联网小微金融服务机构蚂蚁金服等等。
无数“第一”的背后,其实风险重重———金融,从来都是风起云涌。一个数据,足以说明黄浦区在“风控”方面的态度:去年,先后有700多家金融企业想落足黄浦、挤进外滩,经过区金融办等相关部门的约谈调查,最终“屏蔽”掉了500多家。
黄浦区金融办就此成了“最忙活”的一个部门。当下,想落足黄浦的各类金融机构及企业,不管大小,必须“考三轮”———首先,与区金融办面谈,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并接受来自第三方的评测;其次,在工商注册环节接受更详尽的全方位把关;第三,入驻楼宇后,仍然会受到监管。
黄浦区金融办副主任刘恕讲了个生动的例子:某金融机构入驻一幢甲级写字楼后不久,楼宇方面发现隔三差五会有老年人进出该机构参加各类活动,楼宇及时通报了该情况;区金融办联手相关部门调查后,当面约谈企业,并建议楼宇业主提前与该机构解约。据悉,区金融办面向全区165栋甲级商务楼宇开设了相关课程,帮助楼宇业主辨别金融机构的优劣,防范金融风险。
从严的门槛及风险把控,反而给了金融机构向上而生的扎实根基。能留在黄浦区的,都成了“好汉”,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今年上半年,众安在线税收超过一个亿,同比增长72%;国金证券与腾讯合作开展互联网证券服务,税收从过去的几十万元跃至8000万元;中民投系、阿里系等核心企业产业集群持续扩容……
据介绍,下一步,黄浦区将聚焦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发展,鼓励那些有实体经济支撑、有完整大数据平台的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拓展新的发展领域。近期,黄浦区还发布了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政策12条,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转型,鼓励普惠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