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启动 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

2016-09-02信息快讯网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启动 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信息快讯网

昨天,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宣告启动,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图为千人剧场内景。(舞蹈中心供图)

作为上海“十二五”期间建设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昨天宣布启动10月1日起,上海芭蕾舞团以《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花样年华》为其开台

从高架上看,上海国际舞蹈中心4座主体建筑的外型宛若蝴蝶。“蝴蝶”的翅膀下分别掩着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及附属舞蹈学校这“两团两校”,以及一座千人剧场和一个实验剧场,这样专为舞蹈而生、为舞蹈而做的剧场,国内第一,世界亦顶尖。昨天,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宣告启动,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10月1日、2日《哈姆雷特》,10月5日、6日《罗密欧与朱丽叶》,10月8日、9日《花样年华》,前6场开台演出,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踮起足尖,倾情呈现。

如今,“蝴蝶”的翅膀轻轻扇动,爱舞的诗篇即将在此重启新章。而作为上海“十二五”期间建设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将在未来掀起多少“蝴蝶效应”,值得期许。

舞者之家,以专业性呵护每次跳跃直到生涯落幕

“纵深、长度足够演员们30几个跟头一气呵成,而过去的长度只够翻腾10多个就要折返。”“这里的排练厅就像专供舞蹈的豪华别墅,几个老师兴奋得仿佛孩子。”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陈家年都不是第一次到舞蹈中心,但昨天,站在宽敞明亮的练功房里,两位舞校、舞团的掌门人依旧难掩激动。打量一下与舞台同宽等长的练功房,踩踩舞蹈专用的“弹簧式”地板,再从大剧场的舞台上预演一遍亮灯、启幕,他们异口同声:“世界一流是指硬件,在我们心里,舞蹈中心更像专业的舞者之家。”

舞者成长,练功房里挥洒最多汗水。所谓专业,即舞蹈中心大大小小48间练功房各为其主、各司其职。陈家年介绍说:“练国标的地板要滑,跳芭蕾的地板要防滑。成熟的演员需要与舞台相仿的排练场地,打基础的孩子只要给个能满足两个大跳的练功房即可。排练初期需要面对镜子调整形体,到了临演阶段,镜子反而是累赘,因为演出时需要全神贯注对着观众而非注视自己。”不同舞种、不同艺术水准、甚至一出剧目的不同排演阶段,这些练功房里都能有所侧重、逐一对应。

上海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张尧注意到了地板的精妙设计。“下有5厘米架空,每隔30厘米还架设芭蕾专用的橡皮圈,这样每一次落地都有缓冲保护,那是对舞者膝盖、脚腕、颈椎的爱护,更是对艺术生命力的关切。”自从2003年进入上海芭蕾舞团,张尧从北京到上海已进入第14个年头,他的身份也从演员、主要演员,到如今演员队副队长兼老师。昨天,他带着4名20来岁的小演员在宽敞的排练厅里练习“四小天鹅”。瞧着这幅画面,辛丽丽有感而发:“小演员是舞蹈的未来,中生代是台柱子,经验丰富的演员更是宝贝。”团里的首席演员范晓枫已经35岁,辛丽丽希望,“专业的设施呵护专业的演员,让每一位舞者的艺术生命能长些再长些,就像国际名团不少首席都能跳到42岁后”。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则透露:“团里今年新招的几名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生主动要求,明年跟团进母校招生,号召多些学弟学妹来这专业的地方跳舞。”

人才培养,“教学 创作 演出”为舞蹈家摇篮添学术气场

辛丽丽从10岁起就在虹桥路上的舞蹈学校就读,陈家年11岁开始生活和学习的重心也从此围绕在虹桥路周边。再往上数,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成立,民族舞剧《小刀会》一跃天下晓。1961年,上海舞校搬迁至虹桥路1650号。从此,这块门牌也成了上海舞蹈人的情结。1979年,上海舞蹈学校在《白毛女》的基础上建起上海芭蕾舞团,在《长征组舞》的基础上建起上海歌舞团,之后,虹桥路亦是上海舞蹈艺术家的摇篮。

如今艺术家们回到“摇篮”,“两团两校”毗邻而居,“教学-创作-演出”三位一体,成为舞蹈中心正式启动的先导项目,“早在今年上海芭蕾舞团的豪华版《天鹅湖》中,就有我们学院20名学生参加演出”。等所有演员和学生都进驻中心后,两团的编导、首席演员将回到学校当客座老师,两校的尖子学生也能提前到两团参与演出,在实践中成长,为阶梯式培养人才提供范本。

有人搞创作,也有艺术家搞理论研究。

舞蹈中心的7号楼,原是历史保护建筑,此处将成未来“大师工作室”所在地。辛丽丽、黄豆豆、范晓枫、季萍萍、吴虎生等中青年艺术家都在此领受任务,一人一个课题,有着重中国原创舞剧的,有研究古典芭蕾的,还有专攻现当代舞蹈的。此外,依靠上海在全国舞蹈界的重心地位,6栋历史保护建筑里还在酝酿着学术创新的可能。全国第一份面向国际的中英双语舞蹈学术期刊已获得了刊号。

国际舞台,以长效机制搭建世界一流舞蹈交流平台

身为上海芭蕾舞团艺委会成员,名家赵汝蘅老师实地探访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后直言羡慕嫉妒:“专业的练功房利于专业发展,专业的剧场利于一流演出,专业的配套设施则利于国际交流,现在的舞者真是生长在一个好时代。”赵汝蘅所艳羡的,正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建成使用后最显著的平台效应。于舞校,学生们能与舞团无缝衔接,完成从实验场到舞台的跳跃。于舞团,场团并肩而行,从此可以按国际惯例来安排自己的演出季。按照舞蹈中心的运营协议,一座大剧场和一座实验剧场,今后将有70%以上的演出用于舞蹈;而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今后将有80%以上的演出安顿在舞蹈中心。对舞团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能提前一到两年制定演出季计划,还因为有了自带的艺术家公寓、排练厅、实验场而使得与国外名团互换演出季成为可能。辛丽丽打趣说:“从前我们出国住到客人家,现在我们自家有房,也能安排客人来住了。”她透露,现已有美国、澳大利亚的几支舞团表达了交换演出季的意愿。

“好剧场、好硬件都已备下,好演出、好演员也都接受了橄榄枝。”辛丽丽说,大家都盼着尽早搬进新家,“接下来,就看我们的演员、教员,有没有更好的作品拿出来了。”首席记者王彦

相关链接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幕演出季节目(部分)

舞剧《哈姆雷特》10月1、2日

演出团队:上海芭蕾舞团

由英国芭蕾大师德里克·迪恩为上海芭蕾舞团量身打造,以古典芭蕾的肢体语汇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以简约且极富戏剧性的舞剧结构讴歌个性的尊严与人性光辉,典雅细腻的海派芭蕾将在英式精致雕琢下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0月5、6日

演出团队:上海芭蕾舞团

由英国芭蕾大师德里克·迪恩在著名编导麦克米伦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编排,在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经典版本基础上编导,携手知名舞美设计罗伯塔·蒂·巴格合力打造。该版本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英式芭蕾的局限,突破了古典芭蕾舞程式化的动作编排,精美绝伦的舞美设计尤为震撼,让这一传世爱情故事焕发出新奇鲜活的魅力。

舞剧《花样年华》10月8、9日

演出团队:上海芭蕾舞团

中法合作大型原创芭蕾舞剧《花样年华》是上海芭蕾舞团在引进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作的芭蕾舞剧。该剧的创作班底汇集了中法两国多位知名艺术家,编导伯特兰·德阿特先生的舞蹈编排和人物设置独具匠心,舞剧糅合了古典与现代以及民族舞蹈的元素,展现出时尚奢华、怀旧细腻的老上海风情。

现代舞《十舞》10月17、18日

演出团队:巴切瓦现代舞团

《十舞》是以色列国宝级现代舞大师欧哈德·纳哈里重要代表作之一,是纳哈里在巴切瓦舞蹈团成立10周年时,从以往不同的舞剧剧目挑选出精彩片段重组编排而成。它包含了《洪水》《细胞分裂》《恰恰恰》《纳哈林的病毒》《三》《分裂与再生:终章》《极限》《波莱罗》等10段经典舞蹈作品。

晚会《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10月25日

演出者:谭元元等

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著名芭蕾舞蹈家谭元元将携多位世界一流舞者,演绎包括天鹅湖二幕白天鹅双人舞、巴兰钦的作品红宝石双人舞、柴可夫斯基双人舞等经典芭蕾选段,呈现一台美轮美奂的芭蕾作品集锦。

舞剧《莲花》

10月27、28日

演出团队:闲舞人剧场

舞剧讲述敦煌莫高窟“塑匠”,感知“莲花”真善之美好,创作出一身敦煌彩塑的故事。编者赵小刚借鉴敦煌壁画及彩塑中精美的肢体语汇描绘“塑匠”在求索自我生命原点的旅行中,背负着彩塑走过万水长路的修习过程,赞颂了人类对于真爱真善之本源的执著追求及美好夙愿。

舞剧《朱鹮》

11月3日-13日

演出团队:上海歌舞团

舞剧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

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

舞剧《吉赛尔》11月17、18日

演出团队:广州芭蕾舞团

《吉赛尔》是一部创作于浪漫主义时代,关于爱情、背叛、复仇以及宽恕的经典芭蕾舞剧,情节曲折感人,流传至今。芭蕾舞剧《吉赛尔》结合了扣人心弦的情节、精湛绝伦的技术和出神入化的美感,让全球的观众为之着迷。

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11月26日-12月10日演出团队:上海歌舞团

©2014-2024 dbsqp.com